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一個徐世績[第2頁/共3頁]
這時,遠處的瓦崗軍陣列響起鳴金聲,順次調頭從水頭鎮阿誰兩山夾道分開,最後隻剩下兩千親兵簇擁著徐世績的大旗,他們在最後壓陣,待其他瓦崗軍的雄師闊彆後,才安閒的打馬疾奔而走。
他派人以查探以後發明,徐世績竟然派人在上遊建了一道水壩。
這個時候若真有瓦崗軍繞開王君臨和李靖帶領的暴熊營馬隊跑來篡奪小國土道口,冇有十多倍兵力,用屍身不將壕溝填滿,是攻不下兩個軍寨的。
李靖和王君臨都清楚,這個時候先讓瓦崗軍急趕一番路,是會減弱瓦崗軍的戰力和士氣的。
以是,野戰當中誰強誰弱,最首要的還是要看你臨戰的技能、心態、認識和部下兵將的本質,冇有人端賴硬打硬拚,除非你數倍於敵,且全不在乎己方的傷亡。
此時遠東軍被禁止在河劈麵,徐世績底子不消擔憂暴熊營會追上來,究竟上他很遺憾,他本想著遠東軍能夠渡水而過,被他上遊籌辦的水壩放的大水衝亂,然後他帶領雄師趁機反敗為勝。
………………
隻是,眼下二人卻恰好互換了一下,善守的在攻,善攻的在守。並且他們攻或守的本領都不弱於他們本來的特長。
暴熊營死了兩百多人,王君臨冇有說甚麼,但神采一向沉著,李靖不敢再打下去,一聲令下,鳴金出兵,遠東軍雄師敏捷後撤,徐世績長鬆了一口氣,來不及歇息,敏捷整軍,帶領瓦崗軍吃緊往鳳陽城方向趕去。
李靖以善守而聞名於世,隻是因為他之前是馬邑郡的守將,大隋麵對北方突厥,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守為主,冇法給他攻的機遇。
正如麵前這場大戰交兵正酣的時候,遠東軍在小河道山口的兵力幾近已傾巢而出,說那兩個軍寨現在已成了一座空城也不為過。
如果和突厥或者高句麗等外族人兵戈,普通環境下還不會投降,但是與遠東軍兵戈,因為王君臨的威名和聖名,他們投降感受冇有多少承擔。
沈果兒介麵道:“我派出的探子對水頭鎮的窺伺一向不順利,本來瓦崗軍是在這裡修這個東西。”
王君臨看了看河中水流的勢頭,見還冇有減少的跡象,看著徐世績的大旗越來越遠,淡淡道:“徐世績此人………”
李靖回道:“啟稟王爺,卑職剛纔已經派了兩千馬隊上馬,往上遊進發繞行而過。”
沈果兒點頭道:“徐世績應當不止留了這點人手,東麵山穀夾道內裡必定另有策應的人馬,應當是昨日提早駐紮水頭鎮的杜義所部,多數是想等著我軍過河對我軍停止偷襲和夾攻。”
李靖對王君臨和沈果兒說道:“王爺,沈統領,瓦崗軍在上遊建了一道水壩,河道中水很淺,流速和緩,他們的馬隊和步兵
如此這般,雄師漫漫,一起上王君臨和李靖陰魂不散,兩軍且戰且走,大小戰事也不知經曆了多少,嚴峻拖慢了徐世績帶領的瓦崗軍的速率。
李靖在河邊追上瓦崗軍後衛,兩輪打擊斬殺四百餘瓦崗軍,但他很快發明瞭河中的非常,劈麵的瓦崗軍也列好了陣列,如果他莽撞衝疇昔,很能夠會有部分馬隊被水流隔斷與南岸的聯絡,遭到對方雄師十數倍以多圍少的剿殺。
這便是陽謀,即便你明曉得對方是如何做的,有甚麼目標,你也無從化解、無馬腳可尋,無懈可擊。明知是計,還是不得不往裡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