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夢幻初唐 - 第五百三十五章 歸程

第五百三十五章 歸程[第1頁/共2頁]

這類氣勢才氣讓晏子說出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當中流的諫言.

但現在天子偏要走這一遭,意義不言而喻,就是對滎陽鄭氏以及五姓七望的其他幾家表示一種不滿另有威懾.

搞定了氏族誌的訂正,將世家第一的博陵崔家崔民乾列為了三等後,李世民起駕從洛陽回返長安.

而本來時空,解池四周厥後也是修建了禁牆的.鹽鐵這類官營的東西,天然最怕的就是私運倒賣了,如果不圍上光靠駐軍巡查,如何也是防不住的,防不住,不但能夠販私鹽的會私運鹽賣到敵對國度,還會大大侵害朝廷鹽稅的支出.

在後代隨便河道裡有一塊凸出的石頭也美意義稱砥柱山,實乃好笑.就是三門峽的砥柱山也是如此.

臨走前還特地拐到滎陽鄭氏的地盤逛了一圈,李世民的意義太較著了,滎陽在洛陽以東,和回返長安的路美滿是南轅北轍,再說了客歲去泰山以及從泰山回洛陽的時候都路子過滎陽,完整冇需求再走一遭.

後代武元慶的家裡養過羊的,那不是說每天讓它吃點草就完了的,定時還的餵它吃點鹽,他們家還就養了一隻羊讓他打發時候養的,那鹽都耗損很大的,彆說草原上那不曉得幾十萬隻還是幾百萬隻的羊了.

到滎陽饒了一圈,李世民冇有訪問鄭氏的任何族人,就那麼傲嬌的在人家地盤上得瑟了一圈後溜漫步達開端返程回家.

古時候的砥柱山才真的是砥柱山,山腳就不說了,就光是上到峰頂都有差未幾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的.

而砥柱中流這個成語也是是以山,因晏子的這句諫言而來的.

蒲州是北方的雄城重鎮之一,不但汗青追溯可到上古期間,就連後代這裡也非常馳名.

當然草原上也有鹽出產的,可草原上的牧民讓他們放牧還行曬鹽甚麼的不是他們特長,草原上的鹽是遠不敷滿足需求的.

要說詳細的位置的話就差未幾是後代的三門峽劈麵的運城平陸那一片.

鹽池產鹽,是最馳名的池鹽產地,起首要性不消多說都能明白的.鹽是任何時候任何植物包含人都不能貧乏的東西.

起首是遷徙疇昔的漢人百姓以及本地的牧民需求大量的鹽,並且中原對羊毛的需求量龐大,草原上的人養的牛羊,特彆是羊都不曉得多了多少倍,這些牲口也需求大量的鹽才行.

以是,原時空就是從大唐開端就草劃修建禁牆,宋朝繼建,明朝續修,前後曆經一千多年,“終鹽池一週,聳然如城”,全長一百多裡。

估摸著要不是範陽盧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這幾家不在四周,要不然李世民都有能夠往他們的地頭上跑一跑的.

再一個,商貿生長,薛延陀,高句麗等處所都從大唐采辦食鹽,一來二去鹽池對大唐的首要性更加大了好多倍.

馳名的小學講義上學過的黃河鐵牛就出土於這裡,而張生崔鶯鶯的故事也源於這裡.

到了這裡李世民彆的美景都冇看,就乘坐船隻好都雅了看砥柱山.

砥柱山在後代能夠聲明不顯,但在古時候那但是大名鼎鼎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載:“砥柱者,山名也。昔禹治大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於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而鹽池則是中原幾千年汗青上最最首要的也是最大的產鹽基地.史學家稱它包括了“九分天下鹽“,誰能夠占據這裡,就意味著誰就能把握天下的命脈。以是不管是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每代帝王都要派重兵扼守著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