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施恩封賞[第1頁/共2頁]
首輔高忱笑著行禮道:“王爺此次立下大功,老朽還未向王爺恭賀。”
陳元泰很快調劑了一下情感,笑道:“你在我麵前,不必……”
此次南征過後,陳希在軍中的名譽怕是要與徐行比肩了。
兩方地盤?世人麵麵相覷,多大的兩方?皇長孫的風波纔在都城平平下去,隻怕這兩方地盤又要另起波瀾了!
念及此處,陳希趕緊道:“兒臣於朝政上一竅不通,平時兵戈軍需調運,也都是兵部調和。兒臣怠惰,各使司封疆大吏都不認得幾個,更遑論推舉了……”
這一番話說得,冇有扣問、冇有籌議,一副理所當然的口氣,讓安國公忿忿不平的表情又多了幾豆割肉的痛苦。
半晌後,幾位大臣魚貫而入。這幾位要麼是長輩,要麼資格比陳希老,固然陳希是王爵,但他還是起家向眾位行了禮。
話到這裡,王公公出去稟報:“啟稟皇上,定國公、興國公、安國公另有三位閣老都已經到了。”
“至於這名字……”陳元泰想了一會兒,笑道,“既然缺土,那便叫‘堃’好了!他皇爺爺最不缺的就是地盤,再賜他兩方水土,保他命數圓美滿滿,平生順利!”
陳元泰笑道:“你們都坐,今上帝如果議一議封賞的事情。”
陳元泰笑著向徐行道:“你聽聽,功績倒成了我們倆的了!”
“對了,另有一事要說與你知。”陳元泰放下茶盅,“因此次戰事時候頗長,朝廷中又諸事紛雜,我便擬前朝軌製,設立了內閣。”
“宣他們出去。”
本身是領兵兵戈的親王,本分便是做陳元泰手中一把好用的刀。一旦超出這道邊界,在朝政上手越伸越長,纔會輕易在不知不覺中犯了上位者的忌諱。畢竟陳元泰以後是太子即位,本身如許的寵遇在史乘上也是少見,若再感染朝政,誰知太子會作何感觸?
禮部尚書周叔玉笑道:“剛巧晉王立下大功,又逢晉王宗子滿月,皇上何不滿月禮時賜名,既熱烈又麵子。”
陳元泰聽他如許說,先是一愣,而後心頭便湧起了淡淡的傷感。這個兒子聰明、懂分寸、識進退,結壯做事、待人樸拙。唉……
陳元泰當真地看著這份名單,書房裡一時沉寂無聲。
“統共五位閣臣,吏部尚書高忱為首輔,戶部尚書李和與禮部尚書周叔玉同入內閣。另有兩名空缺,我想從封疆大吏裡提上來兩位,你可有人選?”
李和躊躇著說道:“陛下所言甚是,隻是這撫卹金的來源……因南征一役,國庫耗損龐大。固然江南地區緝獲銀兩很多,但是盤存、清算、兼顧,皆需求光陰,隻怕這筆撫卹銀子發得遲了,讓將士不滿。”
陳元泰笑著看了安國公一眼,說道:“這個你不必擔憂,之前安國公已經同意從晉、豫、魯三地調撥五十萬鹽鐵專賣的銀子來援助火線。現在火線將士已歸,這筆銀子用不上了,恰好拿過來填撫卹金的洞穴。”
他想了想,正要開口推委,外頭又送來一份奏摺,倒是欽天監算的晉王宗子的八字。
“這個摺子,準了。”陳元泰細心看完,合上了奏摺,遞給高忱,“內閣謄寫以後,各送一份到戶部、禮部和兵部。周叔玉與李和領著戶部、禮部的尚書,兵部再加上沈遙,你們三個近期把此事辦好。”
再想想本身家阿誰笨拙不堪的孫半子,安國公的確氣得要背過氣去了。自家冒著被陳元泰告誡的風險,為陳霆求來了去金陵撿現成便宜的機遇。誰知這個蠢貨連肉送到了嘴邊都不會咬,眼睜睜看著這份功績從指頭縫裡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