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民國之文豪崛起 - 243【私心】
翻页 夜间

243【私心】[第1頁/共2頁]

李書華不解地問:“周校長,你為甚麼要反對教誨獨立?”

想想都曉得,就算周赫煊承諾當教誨副廳長,身邊和部下滿是李石曾的人,他屁的發言權都冇有,除了按月領人為外啥都不無能,這類官當來做甚麼?

首要還是周赫煊哪派都不是,並且名譽還大,李石曾不想平白無端獲咎他。

無法之下,常凱申隻得本身親身擔負教誨部長,任命兩派的人輪番擔負副部長。

“你以為現在是自覺鼎新?”李書華問道。

身為“黨國四老”之一,李石曾專門寫詩表白態度,已經夠給周赫煊這個小輩麵子了。

周赫煊笑問:“石曾先生另有甚麼話對我說的?”

李石曾明顯是把本身比作民國教誨界的周公,把外界對他的攻訐和進犯當作流言。他讓周赫煊拭目以待,再過幾年來評價他,統統用實際施動來發言。

“底線是甚麼?我不曉得,”周赫煊不屑地說,“我隻曉得,江浙兩省試行大學區製後,浙江大黌舍長是蔡元培的門生蔣夢麟,中心大黌舍長是張靜江的侄子張乃燕,勞動大學的校長是李石曾的姻親易培基。在中心研討院,蔡雲培倚重楊杏佛為擺佈手,而期近將設立的北平大學院,李石曾又要大肆任命親信。他們哪個不是在任人唯親,哪個不是在教誨體係劃地盤、占山頭?”

聽完這話,李書華神采顯得有些痛苦,他所尊敬的幾位父老,竟被周赫煊赤條條地說穿本質。

李書華又拿出一份名單,說道:“周校長請看。”

“恰是。”李書華說著翻開卷軸。

“我也不希冀他能聽,等北方的黌舍開學今後,他就曉得本身的鼎新有多困難了。”周赫煊說道。

李書華支吾道:“學者終歸更有底線。”

“但是這類鼎新必然失利,”周赫煊闡發道,“第一,教誨鼎新內容自相沖突。鼎新主旨是教誨獨立,鼎新內容卻以三民主義教誨為依托。這等因而一邊推行黨化教誨,一邊又要鬨獨立,豈不是自相沖突,本身給本身設置鼎新阻力?第二,兩個月前的天下教誨大會,足足開了半個月,核心內容是會商教誨經費獨立。可這教誨經費如何來?竟然要求國度財務的10%到30%用於教誨奇蹟。你們又要當局出錢,並且還是那麼多錢,卻又不讓當局來插手辦理,誰情願把錢給你們?教誨經費冇法獨立,又談甚麼教誨獨立?第三,大學區製跟中國的國情不符。法國屁大點地盤和人丁,都要分彆17個大學區,而我國的一省乃至數省卻隻齊截個大學區,將原有多所大學強行歸併為一所,其範圍龐大可想而知。再加上更加龐大的中小學基層教誨,也歸這個大學區管,你們那點人管得過來嗎?行政效力必定低下!隻高校歸併產生的各種衝突,就夠你們頭疼好幾年,基層教誨題目底子冇法措置!”

原詩另有前麵四句:周公驚駭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平生真偽複誰知?

上麵寫著兩句詩: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李書華分開的時候,對周赫煊說了句:“周校長,你提及的那位李宗吾先生,此時就在南京。我前兩天跟他聊過,此人的實際怪誕不堪,不成儘信。”

常凱申出來調和都冇體例,隻能是這一屆教誨部長由蔡元培的人擔負,下一屆部長由李石曾的人擔負。可還是不可,總感覺擔負教誨部長的那邊,在事情上決計刁難本身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