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民國之文豪崛起 - 372【留學生】
翻页 夜间

372【留學生】[第1頁/共2頁]

“周先生好,我常常拜讀你的《菊與刀》。”俞大維就要隨便很多,言行舉止不像陳介生那麼呆板。

世人齊齊望去,就連那些黃埔軍校生都獵奇地朝那邊看。

“……”

這不,周赫煊第二個握手的叫俞大維,此人並非黃埔軍校畢業,但倒是哈佛博士,陳寅恪的表弟,曾國藩的外曾孫。他此次是去德國讀軍校的,還擔負中心軍商務專員,賣力向德國采購軍事設備。

這些錢如果持續被交際部把持,鬼才曉得會被調用來乾甚麼,乃至被某些人中飽私囊都有能夠。

留門生們紛繁迴應,他們說的是至心話,真的隻要一張船票便可。特彆是法國,很多範例的黌舍免收學費,靠勤工儉學完整能夠保持學業,這也是20年代留法門生浩繁的首要啟事。

周赫煊和蔡元培各自發言後,周赫煊疇昔和門生們一一握手,他不斷地說道:“儘力學習,報效故國!”

靠近70萬大洋啊!

不過清華大學優先考慮本身黌舍的門生,並且都是保送名額,外校門生能夠申請到的屬於鳳毛麟角。

“門生服膺!”留門生們麵色凝重而衝動。

“不敢,”一個軍校生踏前兩步,恭敬的向周赫煊敬軍禮,“鄙人陳介生,黃埔四期步科,見過周先生。”

這個陳介生可不簡樸,他乃是國黨四川黨務指導委員,相稱於國黨的四川省委常委。可惜四川軍閥浩繁,聽調不聽宣,他這個省常委冇多大實權。

說實話,周赫煊供應的留學經費很少,即便不是勤工儉門生,也必須靠家裡幫助,或者是本身打工來保持留學餬口。

握手結束,周赫煊又走向中間那幾個公派黃埔軍校生,笑道:“諸位長官,我也來為你們送送行。”

周赫煊看著那一個個穿著寒酸、卻又活力興旺的門生,感慨道:“我冇甚麼好說的,諸位都是中國的將來,但願你們到了外洋今後,一要刻苦學習,學好專業知識報效故國;二要保護國度名譽,不無能偷雞摸狗,違法亂紀的事情。國度現在很困難,我小我也才氣有限,以是幫助的留學款未幾,你們辛苦了。”

抗戰期間,俞大維是管國軍兵器設備的,厥後還牽頭研發原槍彈,並派多位科學家赴美學習(此中包含華羅庚、李政道、朱光亞)。隻是國黨冇那麼多錢來搞科研,俞大維的原槍彈打算隻能停頓,倒是為新中國造原槍彈進獻了人才。被他派去美國粹習的朱光亞,就獲得了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功勞獎章。

清華大學一所黌舍的留學經費開支,就是當局撥款的7倍多,的確讓人難以設想。

但這屬於常態,彷彿不能減弱他們的留學熱忱。民國期間,常常有人借幾百塊錢,就敢大著膽量出國去歐洲、去美國。在九一八事情發作後,日本公派留門生鬨著要複課返國,他們向南京當局提出的第一個要求便是費事給點錢,好買返國的船票。

695060元!

這就是全部中國一年的公派留學經費,當局兵戈動輒幾千萬軍費,隨便摳點出來都能幫助多少留門生啊!

這些人當中,春秋最小的隻要18歲,春秋最大的足足35歲。

我們來看看本年中國的公派留門生撥款,駐日留門生監督處(留日)47600元,普通留學經費(留西歐)33996元,加起來竟然還不滿10萬元(黃埔軍校生的留學經費未計入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