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策問】[第1頁/共2頁]
常凱申笑了笑,不置可否。
這個纔是重點啊!
周赫煊有大把時候跟常凱申瞎扯淡,他笑道:“‘勢’是‘法’和‘術’的根底,君主有了權勢,才氣製定法則和玩弄權謀。比如明末的崇禎天子,他在位的前期實在已經失了‘勢’。天子失勢,則大臣和武將都陽奉陰違,大明的國法被肆意粉碎,再高超的權謀也冇法發揮。”
周赫煊笑道:“‘勢’是很多方麵的調集,漢獻帝隻儲存了道統,但他落空了軍‘勢’。特彆是在亂世,軍‘勢’常常比道統更加首要,並能夠轉化為道統。比如委員長你北伐勝利,軍‘勢’就勝利轉化為道統,以是現在大部分中國人都承認你的魁首職位。”
常凱申問:“既然漢獻帝另有‘勢’,那他為甚麼又被曹操節製?”
常凱申活力地說:“搞民主也要有先決前提,現在軍閥各處、派係龐大,我搞民主即是自取滅亡。至於抗日,你覺得我不想抗日嗎?中日兩國差異甚大,拿甚麼去打?”
周赫煊又說:“最下的就是‘術’,‘術’是‘法’和‘勢’的履行者。它可以是帝王機謀之術,也可以是國度的施政目標。比如教誨部方纔公佈的阿誰《短期小學體例》,就是‘術’的一種。現在中國的環境很難實現全民任務教誨,又有無數的大齡失學兒童存在,是以在推行任務教誨的時候就要講究戰略,短期小學教誨是個很好的體例。”
周赫煊淺笑道:“隻說法家的實際,恐怕很難說得清楚,委員長可曾體味道家的黃老之學?”
“本來你也在勸我實施民主憲政。”常凱申嘲笑。
周赫煊笑道:“我不敢說,說出來你要活力。”
常凱申一輩子最推許的就是王陽明,在幾個月前,他還把陽明心學定為中國的立國精力,公開演講道:“要曉得日本所乃至強的啟事,不是得力於西歐的科學,而是得力於中國的哲學。他們日本自主國以來,舉國高低,遍及學我們中國的是甚麼?就是中國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知己’的哲學。他們盜取‘致知己’哲學的唾餘,便改革了衰弱委靡的日本……”
周赫煊冇有理睬常凱申的神采,說道:“‘勢’無常形,它是多方麵的連絡體。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非常看重‘道統’,‘道統’代表著民氣。說穿了,就是官員百姓對統治者的承認,隻要被大多數人由衷承認,帶領者纔有最穩定的權威,正所謂‘得民氣者得天下’。曹操為甚麼威脅天子以令諸侯?因為漢室道統未失,漢獻帝的權威仍在,曹操需求借天子的‘勢’,才氣發揮本身的‘術’,推行本身的‘法’。”
常凱申也不在乎周赫煊的態度,端起茶碗道:“我聽賤內說,周先生對法家思惟很有研討,以是來就教一二。”
“如何講?”常凱申問道。
周赫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直接來一句:“委員長,你正在失‘勢’。”
周赫煊道:“隻是學術會商罷了,既然委員長讓我說,那我就該把事理說得明白些。講完‘法’,再來談談‘術’。委員長你的‘攘外必先安內’就是‘術’,通過‘術’的應用,把共和之‘法’轉移為破賊之‘法’,並依托軍‘勢’來增加本身的權‘勢’。”
常凱申思慮了半晌,問道:“那你說說,我現在的法、術、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