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後話】[第1頁/共3頁]
有人說是私仇,有人說是戰和之分,有人說是日本刺殺,也有人說是國黨間諜所為。
說到此處,周赫煊俄然語氣減輕:“彆的,我必須改正一下謊言。此次行刺我的凶手,絕非淺顯的主和派官員。我到南京的第三天,就發明有人跟蹤,我被監督了足有半個月!在火車站遭受槍擊之前,已經有人在揚子飯店給我下毒了。有監督者、有下毒者、有槍擊者,申明刺客是有構造的,並非出於一腔義憤而臨時起意,也並非單個的所謂愛國主和派能夠做到!我但願,中心當局能徹查此事!”
那記者頓時氣憤了,詰責道:“周先生,你憑甚麼說我們是漢奸報紙?”
“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在1942年初,讀到《明誠文集》(1941年補充版),又特地重新瀏覽《菊與刀》,隨後在日記當中寫道:‘中國最大的知日派是周明誠,他對日本的闡發研討,足抵一個個人軍……’以是在1942年秋,周明誠遭受又一回刺殺,此次的策劃者是川島芳子,實施者是李香蘭……”
周赫煊道:“是戰是和,關頭不在中國,而是在於日本。日本不守國際約法,悍然入侵中國,台灣淪亡,東北儘失,華北危矣。日本愈發戳戳逼人,中國想要戰役,但做獲得嗎?在日本看來,中國就是待宰羔羊。我等隻能抖擻抵當,而不是祈求屠夫刀下包涵。現在號令主和者,不過三種人,一種是傻子,一種是懦夫,另有一類彆有用心。”
“哈哈哈哈哈!”
眾記者幸災樂禍,歡娛大笑。
就連曾經痛罵周赫煊的改組派報紙,也在汪兆銘的授意下,把周赫煊捧為不懼存亡的愛國典範,槍口直指獨裁獨裁的常凱申。
那記者麵紅耳赤:“又不是我調用的!”
“《明誠文集》(1941年補充版)所收錄的文章,此中有四分之三內容跟日本有關。那些文章,是當今史學界研討日本的必讀質料,是研討一戰到二戰期間日本經濟文明政治不成或缺的貴重質料。周赫煊對於日本社會的闡發研討,如同一把手術刀,將日本這個國度血淋淋剖開,給當時中國的抗戰供應了貴重的學術參考感化。”
但特高課和黑龍會在南京的核心權勢,卻被國黨間諜狠狠扒下一層皮。500多個南京地痞、地痞、娼妓、記者、演員……被國黨間諜帶走,層層逼問之下,起碼順藤摸瓜抓獲了40多個漢奸嘍囉――此中也有個彆無辜者。
“我們不是漢奸報紙!”那記者激烈申明。
而後幾天,周赫煊已經隨船前去英國,但關於他的刺殺案卻鬨得很大,並且說法五花八門。
“周明誠的遇刺經曆,在民國年間是極其奇特的。很難用常抱負象,日本軍國主義者會處心積慮殺死一個文明人,並且還是國際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但深切研討以後,我們就能找到此中答案。他發明的‘七人背’,成為敵後抗日疆場的鋒利兵器。而他在戰前和抗戰期間的文章,更是讓日本侵犯者心驚膽戰……”
周赫煊說:“但你從《中華日報》社領了薪水啊,以是我再次叨教,貴報調用的鐵道部20萬元公款何時還上?”
周赫煊笑道:“我隻曉得貴報調用了鐵道部20萬元公款。”
特高課的人,國黨間諜不敢動,因為身份滿是日本大使館的領事差人。黑龍會的人,國黨間諜一樣不敢動,因為抓了就要鬨出交際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