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抓壯丁】[第1頁/共2頁]
李宗吾嘲弄道:“看來神仙辦事就是要快些。”
據當時擔負國軍某團管區司令的李邵良回想,每征一兵他剝削1.2元,剩下0.8元作為根基開支,每月起碼有3000元支出,但這些錢需求跟接兵官三七分紅。他自稱這類剝削法非常知己,拿得未幾,還冇黑安家費。
錢吉憤激道:“如何能如許?遵循兵役法,獨子是不消服兵役的!”
河南那邊就更無恥――
“咚咚咚咚咚!”
錢吉啞然道:“未成年、獨子和門生,彷彿是不消強迫服兵役的吧?”
當時的法幣還冇完整成為廢紙,3500元按時價可折算為250美圓,除了家道敷裕者誰交得起?
這類環境在四川極其遍及,從縣長、市長到鄉長、保長,一個個都是劊子手。縣長、市長抓壯丁有政績,鄉長、保長抓壯丁有錢拿,他們趁機欺詐訛詐百姓,發著喪儘天良的國難財。
“此話怎講?”周赫煊問。
真有那麼多百姓舍家報國?
南懷瑾問:“那老太婆如何樣了?”
說穿了就三個字,抓壯丁!
老闆笑道:“彆人洗菲林起碼要一個禮拜,周神仙洗菲林,最遲明天下午就能拿到照片。”
軍政部長何應欽和財務部長孔祥熙想出個好體例,適齡青年可向當局交納3500元錢,即能推遲一年服兵役。當時天下約有適齡青年4000萬,他們感覺起碼有3000萬人情願出錢,如許孔祥熙每年就有幾十億元預算支出,何應欽也有了1000萬特性參軍的兵源。
周赫煊笑道:“李兄,莫談國事,謹慎隔牆有耳。”
“嗬嗬。”老闆乾笑兩聲。
拍照館。
就拿富順縣來講,全縣人丁不到40萬人,八年抗戰參甲士數3萬5千人,相稱於全縣非常之一的老百姓都上了疆場。再算上曆次退役修建工程的數萬壯丁,除開老弱病殘和婦女,估計80%以上的青丁壯都為國效力了。
“嗯,我會反應。”周赫煊不想多說。
李宗吾嘲笑道:“當官的為了建功,一個個主動得很。兵員不滿就抓壯丁,先抓叫花子流浪漢,再抓這類獨門單身漢,歸正抓再多也不會惹費事。”
賣力征兵的軍官則另有財路,他們剝削兵員的安家費和食宿費,撥下來的錢還不敷壯丁走進新虎帳,導致一起上都有即將從戎的壯丁病餓而死。
老百姓為了躲兵役,就裝瘋賣傻,乃至自殘,切手指、戳眼睛的不在少數。
周赫煊沉默不語,神采有些丟臉。
到了1943年,國府公佈《新兵役法》,把門生也歸入任務兵役範圍。
水銀是日本製造軍器的緊缺物質,中國當局是以製止水銀出口。為了獲得水銀,河南的軍官就操縱送壯丁參軍的機遇,讓壯丁挑運物質到重慶換水銀,再由送兵乾部帶著水銀回河南,常常是以50%的新兵滅亡率換來一點水銀賣給日本人。
周赫煊冇有參與會商,他看到的質料比這更慘。因為1940年還算好的,到了1942年今後,國黨抓起壯丁來的確冇法無天――壯丁一起死一起跑,缺額隻能半路上彌補,沿途看到有農夫、商販、漁夫、縴夫……偏僻處所是見一個抓一個,就連白叟和孩子也抓,乃至跑到茶社酒樓去抓廚師和茶倌(外埠人)。
李宗吾說:“死了。鄰裡鄉親都不敷裕,每家勻點吃的給她過日子,她過年的時候想不通就吊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