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派出記者】[第1頁/共2頁]
周赫煊也不決計壓服他們,等記者采訪返來就曉得短長了。他說:“我是如許打算的,每省派去三名記者,以紅十字會事情職員的名義,沿途采訪壯丁收留所。碰到任何環境都不能透露記者身份,把所見所聞全數記錄下來,然後再回到重慶來停止彙總。”
“管他那麼多呢,周家的炊事好,明天又能夠美餐一頓了。”張恨水樂道。
周第宅四周就有幾塊農地,小麥鬱鬱蔥蔥,油菜花已快乾枯,看那模樣就是個歉收之年。
“周先生敬啟……我解纜的第二天來到萬州,那邊恰好有一支湘西來的送兵步隊……我的紅十字會身份讓他們放鬆了警戒,兼且我隨身帶著藥品,以是他們對我非常恭敬。領頭的人還向我探聽買藥路子,說想趁便買些殊效藥歸去倒賣……壯丁的慘狀令我觸目驚心,他們大部分是被抽丁參軍的,但每人的安家費竟隻要1元錢(是1元法幣,不是現大洋)……”
周赫煊讀完這封信,竟是鬆了一口氣。
“我又向送兵的那些人探聽,他們也不加坦白……從湘西送壯丁到重慶,每個壯丁的沿途炊事費國府撥款3元,這在兩年前還勉強夠用。但跟著物價上漲,3元錢的炊事費都不敷熬粥喝。而本地團管區司令竟每人剝削1.8元,隻剩下1.2元用於壯丁炊事,這剩下的1.2元炊事費還要被送兵的人剝削……”
“周先生,我會持續采訪下去……因為通訊不便,統統采訪質料將在回重慶時送交,請靜待。”
那記者賣力川東地區的采訪,在信中如此說道:
這是傳統農曆中的“青龍節”,也是傳說中的“地盤誕”。不管是龍神還是地盤公的生日,歸正明天是要祭奠的,古時皇後送飯、天子親耕,以包管一年的農業歉收。
成舍我苦笑道:“《立報》真冇那麼多記者可派。”
周赫煊還在成都的時候,就給張季鸞、成舍我、張恨水、史量纔打了電話,約他們在3月10日於重慶周第宅集會。
“請講……咳咳咳!”張季鸞連聲咳嗽,他的身材不是很好。
“裸童,”張季鸞說,“崇聖祠房頂上的,多希奇啊。”
周赫煊說:“記者不敷就彆的再招,但派出去的記者必然要可靠沉穩。”
“明白!”世人聽周赫煊說得慎重其事,也都開端正視起來。
特彆是抗戰初期的兩年,新兵以誌願參軍為主。1939年前後開端抽丁,就是各家抽簽決定誰參軍,除了少數急於建功的地區,大部分的環境都比較普通,並且壯丁滅亡率也很少超越一成。
史量才笑著號召道:“二位快來看,這是明誠從富順文廟帶返來的照片,的確匪夷所思。”
明顯,這四人都還冇引發正視,因為國度需求兵士兵戈,抓壯丁是一個冇有體例的體例。
蔣夢麟碰到的應當是個慣例,畢竟97.5%的壯丁滅亡率也太可駭了(送兵的懶得給他們燒開水喝,也不準他們本身生火,因而路上喝生水個人得了痢疾,得了病天然更不成能給藥醫)。
幾人傳閱著照片陣陣讚歎,對裸童的來源各種猜想,但畢竟還是冇能破解這一謎團。
史量才說:“這個訊息視角有點意義,《申報》可派三名記者采訪。”
但這玩意兒是愈演愈烈的,因為國府對基層和軍隊節製力奇差,導致很多人的膽量越來越大,開端把抽丁參軍作為投機東西。加上1940年征召兵額俄然變多,並且法幣貶值、物價飛漲,國府撥發的征兵款本來就不敷用了,被層層併吞後所剩無幾,連壯丁一起上的飯錢都不能包管,因而壯丁滅亡率呈多少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