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豆蔻梢頭二月初[第1頁/共3頁]
江山輩有美人出,童星垂垂長成少女,但是新一代的童星,又初露鋒芒。
“童星”這個稱呼,應當是始於好萊塢。想當年吵嘴膠片的時候,秀蘭鄧波兒以敬愛的笑靨、短短的捲髮、小小的胖手、天真的舉止,不曉得征服了多少人的心。而在中國大陸,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最深切印象的童星,應當是當年年紀最小的“瓊女郎”——金銘。
《金粉世家》不但成績了鎮靜,還成績了另一名少女明星劉亦菲。或許是因為劉亦菲太標緻了,以是演出原著裡阿誰非常不討喜的白秀珠時,也多少令觀眾不由唏噓。如許一名斑斕的令媛大蜜斯,為愛做出如此猖獗的事情,天然是不幸又可歎。厥後她出演張紀中版《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彷彿已經是眾望所歸。是以也得了一個外號叫“神仙姐姐”。猶記得金庸原著中寫到王語嫣出場,說她身後彷彿有煙霞覆蓋,彼時劉亦菲穿一身粉色的紗衣,真真如有煙霞覆蓋。
彆的另有一些童星,小時候在銀幕上的表示或許並不是那麼凸起,但是忽如一夜東風來,海棠初開的時候,卻格外楚楚動聽。比如鎮靜,五歲從影,從《我的故事》開端,演過很多部電影和電視劇。而其真正被觀眾熟諳和記著,倒是在《孝莊秘史》內裡,她出演溫婉動聽的董鄂氏,方當十五歲,倒是韶華勝極,彷彿一枝桃花,占取東風第一流。《孝莊秘史》是尤小剛秘史係列的開山之作,本來是清月朔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悲歌,而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故事,隻是主線裡的一段插曲。但是史乘上筆跡恍惚的傾國之戀,到了這裡,倒是小後代純潔如雪的一段苦衷。
很多觀眾不喜好童星長大後的模樣,或許恰是出於如許的無私。時候已經夠殘暴了,為甚麼還要用其他來提示我們,它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
但是又有甚麼乾係?我們畢竟見過最好的光陰,是豆蔻梢頭仲春初。
數十年彈指過,少年後輩江湖老。
《新紅樓》以鋪天蓋地之勢囊括而來,關於額妝、關於演員、關於配樂、關於旁白……任何一樣都成了最有爭議的話題。但是還記得一幅劇照,內裡是黛玉臆想中,幼年的本身立在書案邊,是擱筆凝睇的那一個頃刻,就像我們偶爾想起的童年。
如何能叫人不愛呢?那般的風韻楚楚,彷彿一闋詞,又彷彿一軸畫,端倪模糊間總蘊著一分笑意。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如果史上的董鄂妃真如這般,那麼為如許一小我一見鐘情,乃至最後輕了天下,亦不為過之吧。
倏忽也就十七年了,她不過二十二歲,卻已經在水銀燈下唱唸做打了十七年。在觀眾眼裡,她似是鄰家阿誰小女兒,惹人垂憐,卻冇有當真去計算過,本來她與我們相知相伴的光陰,已經有十七個年初。也幸得隻要二十二歲,將來的路還長,統統人都等著她一回身,或許又給觀眾帶來無儘的欣喜。誰又曉得會不會,這就是下一站天後?
十年二十年後,金銘很少呈現在電視機裡,偶爾有一兩部劇請她擔綱,亦是驚鴻一瞥。比起幼時的大紅大紫,彷彿顯得平平而平常。固然她是北大國際乾係學院畢業,但她並冇有去當交際官,反而去了煤礦文工團。看到訪談,她心平氣和地提及本身下井去慰勞演出的事情,看她說本身並不恨嫁,看本來1980年出世的她,也快到而立之年了。光陰如此殘暴,我們總但願童顏還是,光陰永久。但是卻本來影象裡阿誰古靈精怪的小女孩,並冇有任何異能能夠停駐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