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名門閨戰 - 一百四十章·獲罪
翻页 夜间

一百四十章·獲罪[第1頁/共2頁]

要說崔應書會胡塗到這麼去撈銀子使,端慧郡主如何也不信,崔家本來就是百年望族,這麼多年堆集的財產可用龐大二字來描述,加上崔家運營有道,族人爭氣,生長到現在遠比前朝還要暢旺些,這也是為甚麼常首輔敢叫崔應書去當尚寶司少卿兼工部侍郎的啟事,因為崔應書完端賴得住,底子不怕他貪贓枉法。再說崔應書籍身也不是胡塗的人,決然不會做出這等事......

餘氏跟崔華鸞嚇得不輕的同時,端慧郡主在郡主府嚇得比她們還甚,之前再聽彈劾崔應書的人多,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並冇甚麼實際上的行動,但是就是這幾天的工夫,聖上就下了旨意,同意了內閣的定見,著江西衛所的錦衣衛押送崔應書進京受審。

如何能不焦急?這可不是小打小鬨的事,崔華鸞嚇得神采發白,抿著唇隻感覺頭更疼了。

端慧郡主的確是發明瞭不對勁,她坐在府裡好端端的等著女兒跟外甥女一道回京,本來滿心的歡樂,冇事的時候去榮成公主那邊逛逛,到宮裡去給皇後孃娘講講笑話,日子過的順風順水,本來底子冇甚麼好擔憂的,但是恰好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她不過在家裡呆了幾天,忽而就傳聞了九江段長江決堤的大事,已經進了汛期,本來每年九江就要鬨洪災,就因為這個,崔應書才自告奮勇要在九江多待一陣,直到修好河堤,幫手防治水患,但是誰曉得怕甚麼來甚麼,長江恰好就出了事。

寄信的是端慧郡主,上頭遣詞用句極其嚴峻,說是此次聖上大怒,親身下旨令錦衣衛先行押送工部侍郎兼尚寶司少卿崔應書進京待審,罪名是貪汙納賄以次充好,導致長江大亂,鄱陽湖水患眾多,乃至民不聊生。

九江決堤,九江城成了一片汪洋,的確就是澤國,死了無數百姓,光是處所上報上來的就有三四千人之多,可見災情嚴峻。

崔華鸞看完信,整小我頓時都軟了,她固然身在後宅,但是就如同秦夫人說的那般,自小也是跟著兄弟們一同讀書的,事情的嚴峻性還是分的清楚-----父親但是當朝郡馬,以郡馬之身還能擔負大任,這麼多年從未出過一絲不對,關頭時候也懂的抽身急退儲存氣力的人,如何能夠會去貪汙納賄?還形成九江那邊出事,死傷無數?

她寫了幾封信寄去九江,但是都是石沉大海,崔應書籍來一月一封的家書也全然不見了蹤跡,局勢隨後就進一步失控,連皇後孃娘也憂心忡忡的問她:“以往瞧著郡馬不是個胡塗人,如何恰好辦這胡塗事呢?這關乎一城百姓的事兒,他如許橫征暴斂......”

隻是以崔應書的謹慎另有他的身份,如何好端端的會被下獄?饒是機靈如宋楚宜一時都反應不過來,噌的一下站直了身子,毫不躊躇的接了信一目十行的看起來。

錦衣衛啊......端慧郡主既然肯定崔應書冇有收受賄賂,天然不怕他返來受審,她怕的就是崔應墨客怕在路上就回不來----崔應書是被人讒諂了,但是幕後的人究竟是誰呢?

端慧郡主先還能見著皇後孃娘,到厥後乾脆連皇後孃孃的麵都碰不著了,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事兒,建章帝跟皇後孃娘向來愛好她,看她跟看榮成公主也冇甚麼彆離了,這會兒倒是這個態度......她再蠢也曉得這背後有事,想著尋求宋家或葉家幫手,卻又怕宋家葉家會遭了扳連,再三躊躇以後纔想著病急亂投醫,寫封信去給了正在進京路上的餘氏,想叫她把事情奉告給宋楚宜和葉景寬曉得,看看他們能不能幫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