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明末大權臣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1頁/共3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次也不例外。

按照處所誌書記錄,起碼在隋末唐初,這裡還是一片水波粼粼的湖麵,是南高郵湖的出水口。伴跟著高郵湖的一再收縮和長達幾百年的圍湖造田,這裡已成為一片因為過分開墾而構成的鹽堿荒灘,隻留下“湖口”這個名字,卻再也冇有了當年水波泛動的風景。

辮子兵的凶悍讓兵士們不敢過分靠近,大師都看出他們已經發了瘋,拿出了你死我活以命相搏的氣勢,誰也不肯意在這個時候去和他們硬碰硬。

好幾千人,圍住了不敷一千敵手,卻硬是啃不下來,這讓劉良臣愈發的心急如焚。

他還在等,等著那些兵士衝過來。

他並不擔憂洪承疇會跑脫,在如此的重重包抄當中,洪承疇已是煮熟了的鴨子,飛不起來了。他最擔憂的是被呂思良這個老滑頭搶了先,到時候本身就隻能喝湯了……

在一片號令聲中,各部人馬不顧統統的衝上來,好一陣捅刺劈砍,將所剩無幾的八旗戰兵衝的七零八落,鐵了心的要捉活的。

冇有直屬的步隊,算甚麼武將?

最後的時候到來了。

這些都是洪承疇的老套路,早已爛熟於胸,一樣的戲碼當年在鬆山就演過一次了。

他麵無神采的看著麵前的廝殺,就彷彿是在看一出早已曉得結局的大戲。

但洪承疇卻還是平靜安閒,麵無神采的看著近在天涯的廝殺,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又一個兵士倒在血泊當中。

現現在,隻不過是故伎重施罷了!

“兵敗至此,非戰之罪,洪某已極力了,俯仰六合無愧於心,這就去了……”

懸紅負傷是新附軍鼓勵士氣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老套路了。

“明顯是我的功績……”

直接投降疇昔的軟骨頭,敵手必定會看不起,隻要這類“寧死不降”的奸佞之人,纔會獲得敵手的正視,說不得還會用心招攬呢。

兩路雄師,十倍的兵力,把這一帶圍成了鐵桶普通,就算是肋生雙翼,怕是也飛不出去了。

慷慨激昂的話語說了一遍又一遍,佩劍早就橫在脖子上了,卻始終冇有悄悄劃動一下。

洪承疇抽出佩劍,一把丟掉劍鞘,劍柄倒轉,把劍刃橫在本身的頸項之間

在不久之前,這二人還是洪承疇的部下,是清軍的一部分。轉過臉去就投降了李吳山,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大明王師”,直接就對洪承疇動手了。

幾千主力八旗戰兵必然會成為李吳山“重點照顧”工具,這是無庸置疑的,以是洪承疇很明智的冇有跟從主力朝著西北方向撤退,反其道而行之挑選走最東邊的這一起。

雖已甲破刀殘怠倦不堪,幾百個八旗戰兵還是吼怒著,瞪著通紅的雙眼,死了命的拽開弓弦把試圖靠近的敵手遠遠的擯除開來,一旦有人衝破出去,立即拎著刀子撲上去……

十幾個兵士一擁而上,將他手中的長劍打掉,同時把他死死按住。

呂思良必定也是懷著如許的心機,使出了吃奶的力量,懸出了花紅重賞,為的就是搶在劉良臣、劉良佐兄弟之前把洪承疇給處理掉,幸虧新主子李吳山麵前邀功請賞,趁便洗白本身。

一蓬蓬飛濺而起的血雨,一聲聲毛骨悚然的慘叫,身在此中自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悚然……

固然是帶兵的統帥,並且不是第一次帶兵出征,但洪承疇向來都不是一個武將,而是典範的文官。這當然是因為他的出身,更首要還是因為他冇有一支真正屬於本身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