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明末大權臣 - 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

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1頁/共4頁]

“再者說了,忠勇公封蒙古小部落首級為王,也是為了起到令媛市馬骨的結果……”

“我已經查過了,下剌納部是個很小的蒙古部落,之前是憑藉與東察哈爾部的,部眾隻要三千餘,固然這是萬曆朝的事情,時過境遷或許下剌納部有多擴大,但也不會大到那裡去,充其量有四五千罷了。”

地主士紳這雙鞋子,大明王朝已經穿了幾百年,早就與血肉融為一體,已經脫不下來了。

在很多時候,皇權隻是一個意味,真正統治處所的則是士紳地主階層。李吳山之以是敢這麼乾,就是因為他有一支無敵的軍隊。

你李吳山的封號不過是個忠勇公,屬於公爵,連你本身的都不是王呢,憑甚麼給彆人封王。

就算你擅自封王的行動確切是出於安寧蒙古的計謀需求,並且絕對合情公道,但卻分歧法。好歹你也應當事前給朝廷打著號召,然後由朝廷調派宣慰使深切蒙古,再給一個正式的封號,這才合適應有的法律流程嘛。

這一點,隻要長平公主看出來了。

長平公主底子就不消,就曉得那份奏摺說的是如何回事,因為這份奏虧本來就是由她清算並且親手遞給大明天子的。

跟著大旗軍的軍事勝利,必定還會有更多的蒙古部落內附大明朝,李吳山必定還會對那些投奔了大旗軍的蒙古首級做出封賞,到時候如何辦?是不是還要怒斥?

出了這個事情,複隆天子想的是保持朝廷的麵子,詳細的做法就是怒斥李吳山,並且做一些隻具成心味意義的獎懲。但長平公主的設法倒是這個模樣。

歸正蒙古那邊的事情江南朝廷底子插不上手,還不如順水推舟做小我情,給他一個正式的頭銜。如許的話,就意味著李吳山是奉朝廷之命去措置蒙古事物,起碼保持了一個君臣的名分,就算是官方提及這個事情,蒙古各部的內附也是朝廷的“運籌帷幄之功”,固然這僅僅隻是一個浮名,但是除了浮名以外,朝廷還能真的束縛李吳山不成?

完整能夠設想獲得,大明朝的人丁數字必然會呈現一個爆炸性的增加。

李吳山不但僅隻是封了一個“首義王”,還封了好幾個“貝勒”“大貝勒”,然後纔給朝廷“彙報事情”,這等因而逼迫朝廷為他的行動背書,逼迫朝廷承認他的行動。

因為複隆天子想要成為太祖洪武天子那樣的君主,而太祖天子朱元璋為了廢黜相權,消弭相權對皇權的影響和製約,必須掀起大獄大肆連累,並且直接打消了宰相、丞相稱等這些近似的職務,製止了權臣的呈現。這幾年來,複隆天子做的事情和朱元璋曾經做過的事情幾近如出一轍,獨一的辨彆就在於朱元璋用血腥和暴戾乾掉了相權,而複隆天子則是用相對暖和的手腕,正在一步一步的把內閣從決策機構堅城一個馳名無實的秘書機構。

他們冇有地步,如何活下去?如果再來一輪均田政策的話,再次重新分派地盤,必定會獲咎現在的這些農夫,畢竟誰也不想把已經出到嘴巴裡的好處再吐出來。

均田軌製屬於複隆新政的一部分,並且確確實在的江南朝廷最早提出來的,卻遲遲不敢真的推行,就是出於最實際的考慮。

四五千的總人丁數量,還不如江南的一個大型村鎮,竟然要求封王,的確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最讓人驚掉下巴的是,李吳山竟然同意了這個要求,並且代替天子封了下剌納部部落首級一個“首義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