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1頁/共2頁]
想到這些,周道登的內心就有這一種莫名的欣喜,恐怕他這位內閣首輔最為輕鬆,也算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內閣首輔,主政內閣期間,有那麼多的官員獲得任用,而非是掛著虛職。
很明顯,在這一刻,不管是周道登,還是霍維華,對於攻取台灣島之事,都已認同,感覺這件事,乃是順理成章、板上釘釘的事情,再無爭議,隨之將目光都投向了崇禎的身上,閃動沉迷惑的光芒,但更多的還是等候之意。
當然,這此中也離不開通君的帶領。
周道登和霍維華也是為之恍然,這才反應過來,崇禎一開端的那句話,並不是在對付,而是當真地,確切另有需求本身等人的處所。
西藏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青海和新疆的關西七衛,統治蒙古東部的斡難河衛,東北的奴兒乾都司,等等。
說到這裡,崇禎的話語一頓,神采略微收斂了一下,從而讓本身看起來更加的沉穩,略微輕咳了一下,這才緩緩持續說道:“如果冇有不測的話,如果朕所料冇錯的話,朕的密旨達到福建之時,快則半月,慢則月餘,熊文燦他們就能拿下台灣島,並能夠完整節製。”
多少年了,誰也記不清楚了,從太祖朱元璋開端,特彆是自永樂大帝以後,大明幾近再也冇有過開疆拓土的事情,不但如此,反而還不竭喪失一些國土,越到前麵,邊境縮水的越短長,隻是很多人都挑選的疏忽,用心忽視這件事情的存在。
思及於此,周道登那衰老的麵孔之上,粉飾不住的有一些失落,有一些滄桑,很有物是人非的感受。
垂垂地,跟著崇禎的緩緩報告,語速雖慢,卻如同連珠炮普通,不竭地發射,顯得很有氣勢。
回溯汗青,不難發明,不管是哪個朝代,最為強大的多是前兩代天子,不但僅是因為,顛末打天下,軍隊更加的刁悍,另有他的官員架構,更加的年青,更加的有生機,更加的有乾勁。
“自但是然地,這就需求你們拔取呼應的官員,前去島上任職,管理一地,從而穩固大明在那邊的統治,纔不消擔憂其他權勢覬覦台灣島,打他的主張。”
就憑這一點,就賽過了大明的很多天子,必定是留名青史,固然還隻是一個島嶼,但日子還長著呢,有的是機遇和時候。
這個時候,彷彿發覺到了兩情麵感的竄改,臉上的那一股落寞之意,崇禎還覺得,兩人有一些泄氣,因為之前的各種悲觀表示而自責,特彆是聽到阿誰問話,更是感覺語氣有一些有氣有力。
光複遼東失地,西南逐步變動土司管理軌製,改成郡縣製,非常消化了那些多的儲備官員,使得實缺不再那麼嚴峻。
大明設置在那些少數民族的辦理機構,或是名存實亡,或是不複存在,唯有關西七衛的寥寥幾個,還在朝廷的節製當中,其他的全都成為了汗青的灰塵。
喃喃自語間,周道登的臉上閃現出淡淡的明悟之色,冇有再對是否篡奪台灣島表白態度,也冇有任何的點評,實在是這已經冇有了阿誰意義,而是神情莊嚴地問道:“那~皇上,還需求老臣做些甚麼呢?”
至於遴派官員,到島上就任,管理處所,教養本地的公眾,那就更輕易了。
同時,這也就是為甚麼,像那些落第的讀書人,很少直接被任命一個實缺,管理處所,而多是到翰林院、國子監這些處所,不但僅是為了他們提早熟諳一些衙門的架構、事件以及之前的措置案例,還是為了減緩對實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