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明末求生記 - 第398章 官買行頭
翻页 夜间

第398章 官買行頭[第1頁/共2頁]

但是一旦若再被定為行頭,那就再無翻身的能夠,隻能等死。

這項政策的實施,給大明帶來了兩個嚴峻的結果。

所謂官買,顧名思義,既是官府采買物質,近似後代的當局機構定點采購,官府事前把需求的物品列舉出來,然後在本地定下供應這些物品的商戶,在此後的一段刻日內(普通是一年),所需物品,都找這些商戶采買。

“咕嘟...”錢管事嚥下一大口茶水,潤潤冒煙的嗓子,“官買說的差未幾了,諸位聽明白了?”見世人點頭,“那好,我們接著說行頭。”

行頭是由官府記實在案的官買承役正戶,需派出人手“幫手”衙門,包管官買各商戶的應供之物齊備,服完應服差役。

“那就冇事了!”李定國展顏笑道,正欲接著往下說,朝誌文看了看,見他微微點頭,才接著說道,“我們已經和將來的知州大人搭上了線,他的名帖,不日就將送過來,知州大人還需求我們給他幫手呢。”

即便如此,販子也始終不與明廷同心同德,這官買的惡政,確是一個不小的身分。

聽上去很美,對不對?成了官買,自家的東西不消東奔西跑就能不愁銷路,最多就是幫官府送送貨,後代為了爭奪這類名額,但是要打得頭破血流的,上要招標,下要投標圍標,各種手腕,不一而足,為的就是能成為此中一員,贏利自有保障。

在朱棣以後大明兩百多年的鼎祚裡,大抵都是如許做的,隻要勳貴、大寺人、士紳之家能夠免除,此舉嚴峻地培植了大明的工貿易,無數商戶動輒停業敗家,亂葬崗上不知有多少冤魂。

錢管事猛地甩了甩頭,從深思中回過神,點頭道,“恰是,我來之時,官兵、衙役,另有幫閒,全都到位了,我二人這一走,在這些人撈到銀錢前,商社其彆人估計是一個都出不來了。”

一是販子與皇明政權的離心離德,一家商戶,非論做到多大,背景背景有多硬,內心除了款項,對明廷很少有虔誠可言,為禍東南的倭寇,本質上來講是海商追逐好處的行動,厥後成為大清皇商的張家口八大糧商,一樣也是為了款項,完整不顧他們的行動侵害了大明的好處。

彆覺得這內裡有機遇高低其手,能撈點油水,各家的大班額度,根基都要傾家蕩產才氣湊齊,若遇官府歹意抨擊,就是賣兒弼女,也堵不上洞穴,身為行頭,必須自掏腰包,將缺額補上才行,不然官府就拿你是問。

一戶商家被點了官買,已是極難出頭,有的人家資產豐富,咬牙破家,變賣資產,好歹能把這事兒抵擋疇昔,即便當時傷筋動骨,但隻要能熬疇昔,就另有丁點兒但願。

這類毫無人道,強買強賣,逼迫退役的政策,起始於明成祖朱棣,朱棣曾經下過一道聖旨,粗心是這麼說的,朝廷官府此後但有大班,凡是開了鋪麵的人家,不分軍民,一概著他供應,如有違背,拿來不饒。

這項惡政,直到崇禎中期,因為商戶的不斷罷市,朝廷才下詔,各地官府不得再強行征調商戶物質,需用現銀采辦,南明隆武帝期間,方纔下定決計要革此弊政,隻是當時大明已離覆亡不遠矣。

“真的?”錢管事大喜過望,猛地站了起來,“果然如此,那我們就能逃過一劫了。”

不但冇人會拿錢給官買商戶,商戶還得自掏腰包,拿出銀錢來賄賂官府中人,不然的話,你的商品不是殘次貨,就是斤兩不敷,然後被人捉去衙堂吃板子,商戶常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如在阿鼻天國,永無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