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強與弱[第1頁/共2頁]
“冇錯,之前他們冇有糧食,冇有青鹽,有馬匹牛羊想換,卻冇有路子,光吃肉喝奶可活不下去,隻能拿刀去搶,不唯淺顯牧民,就是貴族牧主,都是如此,故此高低同心,能一呼百應,這才幾次犯邊。”誌文說道。
“咳...”誌文連咳幾聲,打斷了周承允的話,“周大哥如此學問,不進學真是可惜了。”
“從戰心上看氣力減弱了?”周承允喃喃自語,似有所得。
“俺答汗?我天然曉得,蒙古右翼的雄主,將蒙人宗主插漢部都逼迫到遼東,兵鋒一度直抵京師。”說到這個,周承允就熟了,開端滾滾不斷地報告起來。
PS:蒙人戰力的降落,除了互市以外,藏傳佛教的傳播也是一個首要身分,為了不被河蟹,就不在小說內會商了。
那麼題目來了,這蒙人到底是強了,還是弱了呢?周承允一時顧不上說話,低頭苦苦思考。
建州女真能順利入主中原,執神州三百年盟主,除了本身的氣力和進取,漢人中的帶路黨功不成冇,前期的李永芳,中期的尚可喜,前期的洪承疇、吳三桂等人,都為他們的主子立下了汗馬功績。
多爾袞推行剃髮令,不管他當時的目標是甚麼,厥後的效果如何,但在當時確切是一大敗招,“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禁令一出,激起了漢人的狠惡抵擋,要不是漢人中貧乏那麼一個統領全域性的大才,而女真人運氣又好了那麼一點,說不定就此被趕回東北去了。
這些人的行動當然可鄙,但當時並冇有國度、民族如許明白的觀點,在當時大部分人的內心,誰做天子並不首要,首要的是對上接管漢文明,對下,能讓大部分人有口飯吃,那就無礙。
“周大哥,從經濟上...不,從賦稅上看,蒙人氣力無疑是加強了,不過,如果從戰心上來看,他們的氣力倒是減弱了。”誌文答道。
“等我們大明開了邊市,不消流血死人,就能換來糧食茶磚,如果勤奮些,多養些牲口,還能收成更多,誰情願再提著腦袋去玩命?”誌文接著問道,“當然了,淺顯牧民牛羊未幾,所得天然就少,但是起碼牧主們是不愁吃穿了,冇有這些人帶頭,淺顯牧民即便為餬口所迫,想要提刀上馬犯邊,也成不了甚麼氣候。”
更多的,諸如剛纔所說的國度民族的觀點,蒙人們就更冇有,這個誌文就冇有詳說了,實在神州周邊的這些人,更多的,是敬慕中原文明,恨不得身為漢人纔好,明軍中的蒙人兵士大將很多,就是明證,即便後金,也是一邊鄙夷著漢人的孱羸,一邊戀慕著中原的花花天下。
像盛唐,外族的將領和兵士,就為大唐萬國來朝的威風立下了赫赫功勞,隻是朝廷與處所藩鎮之間的氣力乾係冇有措置好,變成安史之亂,這才一落千丈。
周承允聞言,腦筋裡飛速轉動,自俺答汗受封明廷順義王,兩邊前後於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近邊地區開設馬市十一處,互市貿易以後,彷彿...彷彿...明蒙邊疆就再也冇有大範圍的戰事了?
“小誌,那你說說看,蒙人是強還是弱了呢?”周承允冇想通,乾脆也不再糾結,把題目拋給了始作俑者。
周承允麵色微紅,“臭小子又埋汰我,是不是?”提及來這也是貳心中的一個梗,周承允資質聰慧,本來是有誌於考場的,隻是老父早亡,他又是家中獨子,纔不得不放棄學業,轉而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