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入甕[第1頁/共3頁]
方嶽貢介麵道
眾軍士固然怠倦至極,但想想朱明餘孽就在不遠,他們一起南來,也不知帶了多少金銀,一時也不感覺睏乏,隻跟著主將疾走。又行得二十餘裡,卻見三四個明軍打扮的馬隊,在官道向西一條巷子馳去。吳申義不待分辯,打馬便追,隻行的三四裡,又見一馬車倒在路側,吳汝義也不檢察,隻催軍向前,走得五六裡,就見一山穀,入口卻有一裡餘寬。穀內山高林密,四周絕壁峻峭,穀內模糊有馬車行進之聲。吳汝義勒馬細看,果見有五六輛馬車在穀內泥濘的路上艱钜前行。
穀口方纔奔到的三四名明軍軍士大聲號令
”現下我等距確山不過四十餘裡,馬士秀的救兵前夕就解纜,他儘是精銳馬隊,想來此時早過了Y縣如果隱士所料不差,我等剛出Y縣不遠,必定就先於馬士秀雄師彙合。“
朱慈烺聽得心中驚奇,不由打斷宋獻策
問得三四人都說有馬車六七輛,沿路南下,約莫走了一兩個時候,老長幼小五六十人,保護們做明軍打扮,講甚麼‘貴家後輩南下’另有說‘天家公子南巡’,儘管將百姓鞭打擯除,倉促向Y縣方向去了。
吳申義翻開包裹,卻抖出一件緋色的衣衫,衣衫圓領右衽,五寸大花,胸前補子上繡著一隻:栩栩如生的仙鶴。卻不恰是明朝一品文臣的朝服。吳申義心中大喜,高舉衣衫,對將士吼道
”誤要走脫了朱明餘孽!諸軍奮力,滅儘朱明,就在此時!“
他率軍又追出三十餘裡,仍不見朱慈烺馬車行跡,不由得心下犯疑,麾下兵士們也是怠倦之極,不時有戰馬力竭倒斃。他剛想命令全軍休整,然後再派出探馬搜尋,卻聽有兵來報,火線一裡發明有一輛馬車倒在路側。吳申義忙又催軍上前。果見道旁有一四輪馬車,馬車軸轂已經斷裂,一匹駑馬口吐白沫,倒在一側喘氣,想是奔行甚快,力竭而倒。有軍士上前搜刮,卻見馬車內空無一人,隻要一個包裹,想來是車內仆人去得火急,忘記在此。
說完一馬搶先,率軍突入穀中。
陳同塵得朱慈烺任命為貼身親衛統領以來,甚是用心,聽得宋獻策扣問,隨口答道
”也不過是個請君入甕。“
當下對陳同塵叮嚀道
窗外陳和尚聽得宋獻策叮嚀,忙翻身上馬登上馬車,他個子極高,在車內微躬著身子,草草抱拳,作了個四方揖。
君臣聽得此言,皆是大笑,隻那陳和尚用手搔頭,咧嘴一笑,喃喃答道
”那就請宋先生掛孤中計吧。“
”大小長幼不過六七十人,每日裡在頓時看來看去,天然熟諳。“
此時卻見火線二裡餘的道旁奔出兩騎來。頓時二人身穿鴛鴦戰襖,頭戴白鐵兜鍪。倒是明軍打扮。二騎遠遠看了吳申義雄師一眼,忙調轉馬頭,吃緊忙忙向南奔去。
吳申義聽得明軍說話,再不遊移,他拔出腰中長劍,大聲號令
”敢問宋先生,這倒鬥穀倒是何地?先生安知?“
宋獻策問道
”宋先生所言不錯,太子安危定是無礙,可吳汝義的追兵卻不是望風而逃?“
”宋先生此計大妙,如果敵軍入穀,倒是難以走脫匹馬,可如此不是太公垂釣,願者中計麼?追兵若不入穀,我等豈不是一籌莫展。“
宋獻策哈哈大笑,略一沉吟,道
吳申義看在眼裡,心中瞭然,忙令雄師不得上馬,整束軍隊,尾隨明軍兩名馬隊而去。那明軍二人輕裝快馬,隻奔出十餘裡,就不見了蹤跡。吳申義一麵命雄師緩緩而行,稍歇馬力,一麵令軍士往道旁捉來百姓流民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