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四鎮[第1頁/共3頁]
“黃得功乃是軍中行伍出世,英勇無鑄,更兼膽略過人。他善使單鞭,出戰前必豪飲烈酒數鬥,而後一馬搶先,揮鞭擊敵,向來是直搗黃龍,不死不休。是以又號‘黃闖子’。崇禎九年便做到了副總兵,統帥禁軍,是成名多年京營老將。崇禎十一年破馬光玉,十三年迫降革裡眼,十四年斬了張獻忠養子三鷂子和闖世王,十五年更是打得張獻忠丟盔棄甲,差點被活捉。這‘黃闖子’被大順視為親信大患,張獻忠更是想殺之而後快,卻次次皆被打得灰頭土臉。“
朱慈烺心中不由忐忑,這黃得功如此勇略過人,如果與己為敵,倒是心頭大患,如此虎將,在當今大明,已是鳳毛麟角,卻不想被朱由崧所用。想到此處,朱慈烺不由眉頭舒展。
朱慈烺不由問道
“隻是這黃得功,倒是一個勁敵。”
”那高傑諢號‘翻山鷂子’,SXMZ縣人,李自成的同親,隨李闖王起兵造反。崇禎八年,因與李自成老婆邢氏私奔出逃,投降了總兵賀人龍。此人與李自成有奪妻之恨,投降後圍殲農夫軍最是不遺餘力,兼之他熟諳闖軍戰法,導致闖軍喪失慘痛。可知此人卻最是薄情寡義,禦下苛責,得恩不知報,遇怨必睚眥。朱由崧竟然將此人倚為乾城,保護南京,卻不是引狼入室。“
”如果能如先生之言,那是最好不過,可現在麵前的局麵,倒是先謀武昌一地,纔是上策。但為將者,當知己知彼,為君者,當洞悉天下。明天若不是宋先生對天下之事了若觀指,孤還不能儘曉此中樞紐。楊局正,此後刺探軍情民政,奧妙窺伺敵我各項秘辛的事情必必要持續實施。你久在錦衣衛,想必熟知詳細款事,此事就交給你來籌辦,要曉得諜報事情,是對敵國策的底子,你要務必放在心上。“
”不知先生為何有此言啊?“
”孤固然不寄但願於一紙平南京,畢竟刀槍打下的,纔是最值得信賴得。但是孤有一個主張,對於朱由崧部下文武諸人要辨彆對待,要分化拉攏。如史可法,黃得功等人,要爭奪他們棄暗投明,為我所用,對於高傑,劉澤清這等薄德寡恩,驕橫放肆之人,卻要斬草除根。不成一概視之若仇讎,更不成如朱由崧普通鼠目寸光,養虎遺患。孤將此稱之為‘戰線事情’,宋先生要會同楊局正,製定對朱由崧文武大臣的詳細計劃。“
宋獻策本閉眼聽著楊濤報告,聽到此處,不由輕哼一聲。
”實在太子爺也不必過於憂愁,現下我等尚未有一寸立錐之地,和黃得功不至於正麵對敵。並且黃得功之以是能征善戰,可見其必是忠義愛國,禦下有方之人,於那三鎮之將毫不不異。或者太子即位大寶,一紙可定。“
”好笑這朱由崧,為了能上位,竟然儘是人用些奸邪小人,此等或驕橫放肆,或懷私張望,或心有二主之人,本日聽得宋先生所言,才曉得本來江北四鎮卻如此不堪。軍中常言‘將為兵之膽’,想這四鎮守將如此,四鎮之兵,也就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此後太子爺揮兵東進,想是一戰可定。“楊濤聽得傳言江北四鎮兵多將廣,本來對此非常顧忌,現在聽宋獻策如此分解,也不由心下大定。
“下臣聽到南來的販子們說道,因為先帝就義,太子爺訊息全無,南下兵將官員浩繁,群龍無首。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大人等無耐這下,勘查皇室血脈,多方商討,才立了福王監國。福王已經恩賞史閣部,原鳳陽留守寺人,總督馬士英,原禮部尚書王鐸為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還說福王能得以上位,除了馬士英暗中支撐,另有高傑,劉澤清,劉良佐和黃得功四將軍隊的支撐,目前這四將分鎮江北四鎮,權勢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