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紙上談兵勘世情(下)[第1頁/共2頁]
嶽飛道:“當年燕山之役,兵臨城下,稱有十萬之眾,倍於敵軍,何故連遭慘敗?”
便道:“此事說來話長,今兒不早了,他日再說罷。”
又想:“劉延慶、劉光弼這兩父籽實為怯懦怕事之人,督兵十萬屯於白溝,竟不戰自退,實在笑掉大牙,由他們來代替種老將軍,還不如讓我陸伯彥來掛帥,另有郭藥師那兩姓家奴,正在官家麵前大紅大紫,更加說不得了。”
陸伯彥喜道:“不礙的,你說說看,倘若不對,我來教你,倘若對了,自必有賞。”
陸伯彥知他大略是想學軍陣圖,不覺得意道:“你拿去罷。”
這令嶽飛百思不得其解,戰後他喪父,回家守孝,仍然經常想起此事來。
嶽飛這才答道:“老相公,飛從未見過軍陣圖,也不知看的對與不對。”
嶽飛等了很久,聽到這話,不免感到絕望,隻望著桌上的輿圖,問道:“老相公,那這張輿圖可否借予部屬看上一兩日?”
他倏然回顧,卻見書房中的燈已被燃燒,不由得心底暗歎道:“唉,罷了,我嶽飛連一張輿圖都看不懂,改投彆人,也是惹人笑話罷了。”念及此處,貳心中必然,大跨步朝房中走去,入房便將輿圖鋪在桌上,細細端倪起來。
聽他提起“南都城禍”四字,嶽飛心中一凜,宣和二年,遼帝棄城而逃,號稱有十萬之眾的宋軍首攻南京,城中遼軍已為困獸,當時他也是這場戰役的親曆者,可因為他隻是鄉兵雜役的原因,被安排在外押運糧草,未能參與攻城。
陸伯彥見到他這份神情,皺眉道:“嶽飛,你說胡人馬快,自必是看懂了罷?”
嶽飛欣喜收起輿圖,回身拜彆,此時紙張高貴,何況是印刷完整,內容詳細的軍事輿圖,平凡人隻怕是一輩子也見不到一次,可當走到半道上,又俄然想起來尋陸伯彥的本來目標來,心想:“糟了,我如何把閒事給忘了。”
至於種師道,這報酬當世名將,資格又老,陸伯彥對其蠻有三分畏敬。燕山之役後,童貫將任務一股腦兒推給了種師道,他現已告老回籍,不知躲到何地隱居去了。
是以實話說不得,講朝堂中的謊話,陸伯彥又有些不甘心,隻因他非常賞識種師道。
而嶽飛這個小卒,始終不明白當時勢實產生了甚麼,何故不見遼軍蹤跡,主帥便嚇的自棄輜重,倉惶南逃。厥後有人說是因種師道首戰告敗,乃至兵力空虛,才令郭藥師攻城得勝,劉延慶倉惶南逃。
“本來如此……”
聽到這番話,嶽飛本來不懂的處所,也豁然開暢,可又迷惑道:“那為何將軍要引我軍四周遊弋,我軍去勢本就不如敵軍,你追我趕,又豈能像將軍所畫,料敵先機?”
他知嶽飛參軍兩年來不過是一小卒,冇有見過軍陣圖,那也不敷為奇。紙上功課,雖淺近易懂,但初觀者如能看出此中事理來,也不輕易。因為軍陣圖不但是畫橫畫豎那樣簡樸,每一筆的去權勢度各有分歧,所經地形又要連絡實際,加強減弱,大多數武官都會畫,但想要畫的精確,並非易事。
嶽飛稍作躊躇,才道:“我見圖上豎線,自燕城發,我軍步兵者眾,去勢甚緩,便想這豎線該當是我宋軍,又見這些橫線,勢重力沉,來去迅捷,想必該當是胡人的馬隊。”
可跟著他又搖了點頭,道:“但也不全然對,豎線為守勢,橫線為守勢,不能以反正來辯白敵我,軍陣二字講究攻守相易,取敵虧弱處,但它在圖上,終難一窺全貌,是以隻能瞧出攻守態勢來,至因而何兵種,兵員多寡,唯有畫圖人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