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二章朝堂階上辯未明 李陵碑前歎前事[第1頁/共3頁]
蔡京大怒道:“好,如果童貫雄師到了北地,合兵一處,號令他攻打燕京,他山東路軍馬能夠奉令?!”宿元景道:“若非力所不逮,山東路軍馬定會受命!”
三娘嘲笑道:“真是不知死活,也並非宋廷無人,而是朝政被一**臣把持了。”
此時,黃裳方纔將《萬壽道藏》訂正結束。黃裳在訂正《萬壽道藏》之間,悟得了道野生氣謙沖的高深事理,竟然無師自通,得了延年益壽的法門,現在年逾七十六歲,竟然皓首不在,又生出黑髮來。道君天子也素喜玄門,見得黃裳道家法門高深,便官封端明殿大學士,這些天都遲早就教。
殿下黃裳又道:“陛下且慢,臣另有話說。”道君天子道:“愛卿但說無妨。”黃裳緩緩說道:“聯金伐遼,收回燕雲十六州,乃是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便策劃之大事,現在有此良機,當出兵光複。但出兵光複燕雲十六州以後,須很多想一步,那便是遼國一去,我大宋將與金國這強國為鄰。觀金國高低,雖立國較短,但其主完顏阿骨探聽聞很有才略,能以遼國北疆戔戔一介部族首級,統領不滿十萬族人,在短短光陰內,將遼國攻滅,可見其能。臣覺得,童樞密雄師北上,定可光複燕雲十六州,但厥後之事,當防金國南侵,覺得甚要!”
頓了頓,三娘又道:“既然黃裳有先見之明,當朝提示宋廷防備金國,那童貫那邊如何?”白勝點頭道:“莫說童貫那邊,便是蔡京那邊在製定詔旨之時,都並未提過黃裳的話。我看蔡京一黨是壓根就不信金國會背信棄義,他們眼下便隻要光複燕雲十六州的不世之功。”
大宋宣和六年蒲月,童貫帶領宋軍二十萬北征,聯金伐遼。早在政和元年,童貫出使遼國之時,便有燕人馬植交友童貫,獻聯金滅遼之策。這馬植乃是末燕人,遼國北地世家大族,官至光祿卿。後因政見分歧,被遼國削職,是以深恨遼國,在童貫出使遼國時,便獻上了聯金伐遼之策,隻因當時金國尚未強大,而宋軍內梁山、田虎等未平,是以未能成事。
三娘心下暗歎道:“看來甚麼九陰真經是冇有了,這黃裳也隻是曉得道家修身練氣、延年益壽的法門。”
李綱也道:“恰是如此,策應商民南下,乃是護民義舉,何來反意?隻因朝廷與金國締盟伐遼倉促,金軍南下太快,北地很多商民被困,山東路宣撫使前去策應商民,乃是義舉。”
道君天子一聽得山東路藩鎮,腦海中便會想起當年在那暗中隧道內,那一縷淡淡暗香和那清脆動聽的聲音來,一時候想得入迷了。
宿元景更是說道:“嘗聞那一丈青曾多次在軍民麵前折箭為誓,此身必然不會主動背反朝廷,若朝廷一味逼迫,隻怕將她逼反了。當年夏國之事,前車可鑒啊。”
黃裳聞言,向前一步,道:“陛下,既然此前已經會盟,聯金伐遼,出兵便是遲早之事。”道君天子見黃裳也如此以為,點頭道:“那好吧,朕就依眾位愛卿。”
道君天子也甚是正視這李良嗣,宋金締盟以後,更是賜姓趙氏,改名趙良嗣,加光祿大夫,這趟童貫出征北伐,這趙良嗣也在軍中任軍機參軍。
白勝點頭道:“恰是,林教頭那邊兵馬雖有三萬,但童貫雄師到了以後,定會使借刀殺人之計,教我們軍馬去打頭陣。”三娘擺擺手笑道:“不必憂心,我那師兄已經並非當年的禁軍教頭,我與他臨機專斷之權,待得童貫軍馬到了以後,師兄與之周旋便是,想來以現在師兄之能,定不會中借刀殺人之計。”當下三孃親筆手劄與林沖,與其臨機專斷之權,教其在童貫雄師到來後,視景象與之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