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女帝師四(67)[第1頁/共5頁]
[138]《史記·周本紀》:“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儘息。”
[121]《三國誌·吳書·三嗣主傳第三》:“裴鬆之注:初丹楊刁玄使蜀,得司馬徽與劉廙論運命曆數事。玄詐增其文以誑國人曰:‘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又得中國降人,言壽春下有兒歌曰‘吳天子當上’。皓聞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載其母老婆及後宮數千人,從牛渚陸道西上,雲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行遇大雪,道塗陷壞,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車,寒凍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敵便當背叛耳。’皓聞之,乃還。”
[144]《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態,亡日不異﹔皮膚爪發,隨世隨落,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間不成覺,俟至後知。”
[122]西漢末年的劉歆(劉向之子),傳聞官方有讖言“劉秀當為天子”,因而改名為秀。
[128]《莊子·人間世》:“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不決,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142]《周書·傳記第十一·達奚武傳》:“其年,雄師東伐。隨公楊忠引突厥自北道,(達奚)武以三萬騎自東道,期會晉陽。武至平陽,前期不進,而忠已還,武尚未知。齊將斛律明月遺武書曰:‘鴻鶴已翔於寥廓,羅者猶視於沮澤也。’武覽書,乃班師。”
[171]《莊子·庚桑楚》:“宇泰定者,發乎天光。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佑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
[124]《荀子·正論篇第十八》:“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147]《晉書·傳記第三十五·王珣傳》:“王恭赴山陵,欲殺(王)國寶,珣止之曰:‘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必大失朝野之望。況擁強兵,竊發於京輦,誰謂非逆!國寶若遂不改,惡布天下,然後順時望除之,亦無憂不濟也。’恭乃止。既而謂珣曰:‘比來視君,一似胡廣。’珣曰:‘王陵廷爭,陳平慎默,但問歲終何如耳。’”
[140]《晉書·傳記第二十二·華譚傳》:“故白起有雲:‘“非得賢之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信之難。”得賢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信,功業豈可得而成哉!’”
[126]《論語·子罕第九》:“‘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136]宋之問《渡漢江》
[167]《晉書·傳記第十七·傅威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於群吠,遂至叵聽也。”
[133]《隋書·傳記第十四》:“雖開物成務,非其所長,然澄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風雅君子矣。”
[166]《莊子·外物》:“外物不成必,故龍逄誅,比乾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一定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132]《老子》:“道常知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製馳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