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第1頁/共3頁]
吳詡雖不似真正的妹子那樣喜好花花草草,對賞識一下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還是很有興趣的。
當然,對於久居上位的那些老牌世家來講,李小九陛下此舉的確是在掘他們的底子,即便李二陛下當初多次壓抑山東豪族,也不敢做得這麼過分!
卻說,合法長安城因為訂正《姓氏錄》和推行‘禁婚令’兩項政策,搞得朝野高低雞飛狗跳的時候。
吳詡不由為其對劉洎的交誼表示打動,當即壓服了李小九,規複了劉洎的名譽。
與訂正《姓氏錄》這邊熱烈火爆的場景比擬,‘禁婚令’的推行反應並不是很狠惡。
這倒是一項不測的收成!
當南部諸國紛繁失守,西邊的能登島阻截劉仁軌海軍失利後,大海人立決計識到大唐已經對其展開了合圍。
大海人部下的文武官員都錯愕失措,幾近有半數人都打著向大唐投降的主張,隻要王後額田姬、左大臣??等人力主與唐軍周旋。
現在合璧宮新成,宮中卻冇幾個奉養的嬪妃,現在向天後投誠恰是個好機遇!
作者有話要說:老蘇又要被教誨,滅哈哈……
一時,長安城裡的大小世家勳貴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跑去圍堵崇文館。崇文館好好一個清幽之地,每天都像菜市場一樣熱烈,還能每天看到一些世家為了排行題目上演全武行……
固然各大世家都放出了狠話,小李相公還是不為所動,還奏請李小九陛下將現在市道上傳播的《氏族誌》全數收繳燒燬,新定《顯慶姓氏錄》,規定統統錄入《姓氏錄》的氏族必須是在朝五品以上官員所屬的家屬。此中,遵循貞觀的舊例,天後幷州武氏、賢妃湖州徐氏以及京兆韋氏、昌平燕氏等首要外戚都列為一等世家,如李績、李義府、許敬宗、許圉師等人皆因身居相位,其家屬都被升為二等世家,其他三品以上的官員家屬或入二等或入三等,不一而足。按照李三郎對氏族錄入《姓氏錄》的換算體例,隻要五品(包含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心機家屬能夠入圍,那麼就意味著新修的《姓氏錄》裡的姓氏和家屬將比本來《氏族誌》裡收錄的減少起碼一半。更要命的是,用李三郎的體例收錄氏族,很多之前的一二等大世家如果冇人在朝居於高位的話,就麵對著被踢出《姓氏錄》的窘境。隻這一項,先廢後的舅家河東柳氏、廢貴妃母家蘭陵蕭氏這些曾經顯赫一時的百年世家都被無情地丟出了《姓氏錄》,更有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這些朱門世家因為家中後輩在朝中的官位不顯,遭到了降等……
“阿武,你覺得他們這是讓步了嗎?”李小九笑著給吳詡解惑道:“依我看,他寧肯讓自家的小娘子畢生不嫁,也毫不如我們的願,與他姓聯婚,免得低了自家的身份……”
這些人倒是想鬨騰啊,但是朝中冇人,還鬨個毛啊!
後妃的母家最次也能排到第四等,如許上位,如何看也比考進士輕易些。
看來,等這幾件事完了,她的好好賠償一下親信愛將才行。
而東都的一些世家勳貴早就密查得動靜,紛繁將自家保藏的好花都獻進宮來,詭計奉迎一下吳詡。
深感乞助無門的世家們,這才發明,‘朝中有人好辦事’這話真的一點也冇說錯!
幸虧他跟吳詡這段時候隻要等著倭島那邊的戰事結束的動靜就夠了,倒也不消耗太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