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1頁/共3頁]
韓世忠微微一笑,一麵攜著他手,往內堂而去,一邊輕聲向他道:“世忠原也不籌算當真起兵,不過劉光世部,隻怕已經在路上了。”
看著葉宗諤麵無神采,韓世忠麵露挖苦,本身轉回坐椅,向著葉宗諤嘲笑道:“葉大人,不曉得你另有甚麼體例,能讓我來接詔!”
卻聽韓世忠又道:“某自小費事,十八歲參軍以圖一條活路,參軍以後,曆儘艱苦,在童貫部下,頻頻被疑,立了功也不獲補,崇寧四年,我就斬將奪關,立下大功,不過隻補一階,做了進義副尉罷了。若不是當年王淵將軍帶我去平方臘,又以“萬人敵”相讚,使我名震軍中,更是派我去活捉了方臘,立下不世大功,這才漸漸熬成了承節郎。”
“康王退位,雖屬兵變,卻亦是民氣所向。今臨安使者過去長安,將此事奏明靖康天子,而不日聖旨自長安至,將軍是奉詔還是抗詔?若仍如本日,將置我大宋百年來列祖列宗與何地?將軍自發得忠義,莫非想以私恩壞天下事嗎?”
因動手中捧有明黃閃亮的聖旨,那些麵對仇敵千軍萬馬而麵穩定色的勇將,固然一個個束甲持刀,竟是無人敢上前禁止。
葉宗諤個子原也不矮,被這韓世忠逼近身來,倒是感覺本來不過中等身材的對方,竟是比本身高出一頭。
此次頒詔,若不是葉宗諤前來,隻怕連現下的報酬也一定能有。
非論如何,趙桓纔是正統。正統的力量,在趙構冇有甚麼事情的前提下,還不能完整閃現,一旦在苗傅兵變以後,趙構退位雖屬被逼,竟是冇有人感覺在這一件事上,苗傅做的有甚麼不對。
這股氣勢直壓而來,連葉宗諤一時半會,都是說不出話來。
葉宗諤心頭火起,曉得這一聲陝州口音味道實足的叫聲,必是那韓世忠所出。
韓世忠如此一說,明顯是表示不忘王淵和趙構的重用汲引之恩,必然要起兵前去臨安,一則為王淵報仇,二來以報天子賞識重用的大恩。
對方越是讓步,葉宗諤倒是不依不饒,辭鋒更加鋒利。
待將聖旨開讀結束,由著韓世忠親手接去封存,葉宗諤終鬆了口氣,向韓臣忠笑道:“將軍深明大義,下官總算不辱任務。”
因邊大步行走,一邊嘲笑道:“韓少保這一聲呼喊,當真是中氣實足,威風凜冽啊。”
說罷退下,不敢再跟。
卻聽葉宗諤又道:“剛纔所言,康王待下官亦是不薄。下官由下僚直至戶部郎中,掌禦營軍器,官雖不高,倒是權重。如果以私恩論,這頒詔之事,下官斷不能前來。不過,以公議而論,韓將軍,靖康天子今執掌西軍,富平一戰親臨戰陣,豈是康王能比?何況靖康天子是太上皇宗子,大宋正統。康王為續宗廟為帝本屬權宜之計,安能戀棧不去,與長兄爭帝位!”
韓世忠悠然一歎,迴轉過神采來。
除此以外,對方眼神如電,盯視本身,身上雖並不束甲持兵,卻仍然有一股絕大的氣勢,壓迫而來。
他如此一跪,其他諸將亦跪,同聲奉詔不提。
解元急的滿頭大汗,跟在他身後,卻也不敢以暴力來處理這個大膽的文官,隻是不開口的勸說。
說到這裡,他環顧擺佈,微微嘲笑,向著堂內諸將道:“葉大人讀幾本書,就能出將入相,位高權重,如何能曉得我們從小兵乾起的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