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使者覲見[第1頁/共3頁]
這個時候,吳惟英站出來對著天子躬身施禮,然後一一先容了金尚容、李廷龜和尹暄的姓名、職務。
然後,就在這個十仲春的最後一天,心急如焚的金尚容等人終究被吳惟英、薑曰廣領著進了乾清宮,見到了一向想要覲見的大明天子。
再說萬積年的援朝抗倭之戰,打了五六年,把朝鮮救了,把倭寇打走了,但是大明朝除了落得國困民窮、府庫空虛以外,還獲得了甚麼?
這些汗青上的經驗,都是現在的明朝文官反對對外用兵的來由。
而令他們又光榮不已的是,這些人畢竟是朝鮮的臣子,還是有一點為人臣子的忠心,他們曉得,如果朝鮮不及時如許做,將來恐怕落空的地盤會更多,攤上東江鎮如許如狼似虎的將帥士卒,朝鮮打又打不過,講理他們又不聽。
再者說,朝鮮小朝廷本來就已經落空了本身北方的節製權,並且顛末端比年的交戰,以及建虜的大肆打劫以後,北方的人丁不是流亡南邊去了,就是被擄掠到後金去了。
現在內閣和軍機處中的這幾位就是如此,冇有一個是讀書讀壞了腦筋的陳腐之人。
理藩院與金尚容、李廷龜、尹暄三人簽完了這個條約今後,很快就把這個成果報給了天子。
彆的就是,條約當中也不是純粹的雙方麪霸王條目,畢竟另有大明朝對李琮王位的承認,以及對李琮後代子孫王位的承認,這一點,恐怕比他們保住了朝鮮多少地盤更能讓李琮對勁。
僅僅過了幾十年,當初打下安南的那一輩人還活著,安南就因為土人不竭的兵變,而不得不被迫放棄。
另有永樂天子的五次北征,破鈔了無數賦稅,戰死了無數士卒,固然每次都打敗仗,但是終究卻冇有在草原上能夠采納有效的統治,即便是靠近長城一線的那些衛所,終究也都內遷京畿之地了。
明朝的大臣固然有很多讀書讀壞了腦筋的陳腐書白癡,但是此中視野開闊、智謀高深的大臣,也向來不缺。
為了在除夕大朝上,朝鮮使者不至於胡說八道,崇禎天子還是在大朝會停止之前一天,傳旨召見了金尚容、李廷龜和尹暄。
這一次與朝鮮的這個條約,並冇有大張旗鼓地鼓吹,而是不動聲色地就簽訂了。
內閣和軍機處的幾位重臣,也都在坐。
早知如此,如許的事情就應當交給彆的人來做,而不是本身爭著搶著往大明的槍口上送,這下子歸去以後,恐怕本身的大好宦途就要就義掉了。
看著大明紫禁城中金碧光輝的壯觀氣象,三位朝鮮使者更加果斷了此前曾下的決計,朝鮮的小朝廷若想持續安然存在,除了持續謹慎謹慎地奉養麵前這個龐然大物普通的國度以外,底子冇有其他更好的挑選。
朝鮮國右議政金尚容等人,終究在條約上簽下了本身的官職和名字以後,一方麵懊悔不已,一方麵又光榮不已。
以是天子還是要召見朝鮮使者的,並且到了除夕大朝會的那一天,朝鮮的使者也是要作為藩國的朝賀使者上朝參拜的,更彆說朝鮮國主還給大明天子獻上了四位選出來的宗室之女呢。
現在到了大明朝廷之上,他們的天子也是如許一副德行,既然如此,倒不如早一點跪地告饒,反而能為朝鮮保住更多的好處。
一些大臣不肯意朝廷對外用兵或者淩辱強大,除了有本身儒家士大夫的某種奇特情懷以外,另有一點就是明朝之前的對外用兵,除了白白破鈔大明本身的賦稅以外,甚麼好處都冇有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