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鄭氏來歸[第1頁/共3頁]
這幾小我話說到這裡,實在已經說得很透辟了,大家的定見也已經充分表達了。
英國公張惟賢話音剛落,李邦華接著說道:“陛下,英國公此言雖有事理,但臣覺得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現在募饑民屯墾東番,有其弊,也有其利。
楊八斤說的一點冇錯,這是三十裡鋪方纔派出的急遞,並且是六百裡加急的軍報。
說完看著眾臣。這時,孫承宗說道:“陛下,臣對東南海上之事所知未幾,但卻曉得這類縱橫海上的海盜,即便歸附朝廷,也不會實心順服,即便朝廷令其為總兵,臣看亦一定能收其部眾之心。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時候,全部大明的人丁,也不過才一個多億,而天下全數的流民,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偏居在西北的三四百萬人罷了。
“現在朝廷增設閩浙總督,總領浙江、福建兩省救災施助、募民屯墾之事件,不如令閩浙兩省督撫藉此良機,將本地數十萬哀鴻,移往東番島屯墾,一來能夠消弭閩浙饑民為亂,二來能夠充分東番,有朝一日將其歸入大明版圖。臣請陛下思之。”
崇禎天子點了點頭說道:“錦衣衛與東廠曾報,鄭芝龍在閩海之上有海船七百,部眾三萬,東南海上紅毛人皆懼之。現在其領部眾歸附,朝廷若隻是令其為遊擊,朕恐難收其眾之心。”
徐光啟的設法,恰是崇禎天子此時心中所想的,後代的台灣人丁達到了兩千三百萬,可見開辟台灣的潛力有多大。
現在小兒子如願以償,楊八斤內心也是揚眉吐氣,見了人就想湊上去說上幾句去涿州送新兵入營的見聞。
通州郊野三十裡鋪裡長楊八斤的正帶著大兒子在分給自家的旱地裡除草。
想到這裡,崇禎天子對還冇發言的徐光啟、李邦華、張惟賢說道:“李愛卿,孫愛卿所言皆有事理。你們幾位有何設法,可一一道來。”
因而,崇禎天子隨即號令內閣擬旨,授予來歸之鄭芝龍,為泉州海防參將,其部下頭子鄭興、鄭明、鄭彩、陳暉、何斌等,分任南安、廈門、澎湖、北港等地遊擊、守備、都司職務。
楊八斤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楊大福因為年過三十,被新軍征集站的職員回絕,冇能拿上餉銀、吃上皇糧。
這時,徐光啟說道:“陛下,現在鄭芝龍所部歸降,臣覺得此是一天賜良機。臣聞閩海以外東番島上,氣候暖熱,地盤肥饒,而住民希少,除卻東番諸部落未野蠻之野人,全島植被富強,溪流浩繁,特彆合適開荒耕耘,實在是轉移安設我大明饑民的好去處。
同時,朝廷在東番島上增設東番衛,以鄭芝龍為批示使,其弟鄭芝虎、鄭芝豹為東番衛批示同知、批示僉事,在東番從北到南分設五個千戶所,以鄭芝龍部下擔負千戶、百戶等官職。
當天下午,身在紫禁城中的崇禎天子,就參軍機處當值大臣張惟賢的手裡,拿到了這封軍報。
“而其利在於,我本地饑荒嚴峻、流民日多,此乃一大亂源,儘快移往東番屯墾,則天下安寧肯期。
彆人不曉得上麵的政策,楊八斤作為裡長倒是曉得的,上頭管這個叫作服兵役,分了天子家的田,吃了天子給的飯,那就得給天子服兵役。
接到這份軍報,崇禎天子當即召見內閣閣臣和軍機大臣,幸虧孫承宗與李邦華都在通州辦事,一個正措置講武堂的事情,一個正措置武備院的事件,以是到了傍晚時分閣臣與軍機可貴地聚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