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章 聞琴曲知雅意(一)[第1頁/共2頁]
隻見劉禪小小年紀,卻如十四五歲孩子般身材高大,氣度軒昂,氣質崇高,麵白如玉,風采翩翩,文質彬彬。加上剛纔批評琴聲觀點高深獨到,可謂一鳴驚人。
龐德公、黃承彥等高士饒有興趣地盯著白衣勝雪的劉禪,皆淺笑不語。
劉禪稍稍一怔,暗忖道,這司馬老兒就是多疑,任你考任你問,小爺有何懼哉!
劉禪舉目觀之,隻見長官上坐著一個年過六旬的老者,皓首蒼顏,鬆形鶴骨,器宇不凡,色彩如童。
司馬徽聞言,一絲猜疑和駭怪之色一閃而過,撫須道:“杜夔杜公良?本來他是小公子的徒弟!難怪精通樂律如此!”
劉禪不由得停下腳步,閉上眼睛,跟著節拍沉醉在琴聲的天下。
向寵則象鴨子聽雷,毫無反應,而是警戒得四周察看,對劉禪各種奇特的行動早已見慣不驚,現在他的最大的職責就是確保小主公的安然。
劉禪他們方纔走到白馬洞大廳門口,就聽到一陣琴聲天籟之音從白馬洞悠然飄出,悠婉轉揚,情深意長,樂聲嫋嫋,神韻實足。
未曾想,蒙著麵紗的女子恰是步練影,她也是把重視力集合在趙雲身上。固然趙雲戴著麵具,但是趙雲的身材、氣質,特彆那雙令她刻骨銘心的眼睛和不怒自威的氣場,讓步練影更加肯定是趙雲無疑。
司馬徽又問:“小公子名號東海小白龍,那個所評?師從何人?有何憑據?”
悠悠琴聲藉著岩壁的反響,傳響於山林水壑之間,彆有一番情味。
說完,環圈向其他高士一一見禮:“長輩長安林川,字中天,掉隊末學拜見各位前輩高人。”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及各位高士,早被剛纔劉禪未見其人、先聞其音的批評所詫異,不由昂首旁觀。
看著劉禪如癡如醉的模樣,司馬岐臉帶驚詫,俄而又抿嘴一笑。
大隱高士們眼睛一亮,刮目相看,個個交頭接耳,點頭讚成不已。
劉禪隨司馬岐進洞,石洞前廳深數十米,高、寬數米,敞亮而清幽。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地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能夠讀書,能夠操琴,能夠酣眠,古意甚濃。
趙雲與向寵一左一右,分立在劉禪前麵。
直到琴聲卡但是止,很久,劉禪才如夢初醒,回味無窮,撫掌大笑,唯然長歎,朗聲道:“餘音繞梁,三日不斷。妙哉!妙哉!”
因司馬徽與荀彧皆是潁川高士,相互傾慕,暮年熟悉,故有此問。
(碼字辛苦,請諸位看官多鼓勵、點擊、保藏、打賞,多投保舉票、月票!)(未完待續。)
麵對這些世外高人,劉禪不敢托大,整了整衣冠,作揖深施一禮道:“末學掉隊長安林川,拜見水鏡先生、龐老先生、黃老先生。”
司馬岐指著石壁先容道:“此石壁有‘三裡石壁長廊’之稱,壁中有巨洞,昔傳有白馬出洞,故名白馬洞。吾祖就在內裡與客人集會。”
司馬徽看劉禪之言行舉止似有深意,眉頭皺了一下,一絲疑慮掠過眼睛,隨即笑道:“剛纔小孫報稱林公子乃荀彧文若令君之甥,可有此事?”
劉禪、向寵跟著司馬岐踏進了山莊,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依山傍水,風景璿麗。
趙雲感覺此女的氣質和身材非常眼熟,似曾瞭解,不由很多看幾眼。
穿過草廬,就見莊後有兩徑通向後山,山北麓之石壁,如同刀削,非常峻峭,連綿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