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章 悠悠洛陽(二)[第1頁/共2頁]
“我們中原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心之城或中心之邦。‘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朝文籍文獻,厥後跟著所指工具分歧而有分歧的含義。大抵說來,有六種觀點:一是指京師(都城)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諸葛孔明在江左勸孫權時曾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對抗,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傳記》:東甌請舉國徒中國。四是指本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六是指中原或漢族建立的國度,《史記》、《漢書》常常呈現如許的稱呼。”徐庶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道。
趙雲接著道:“洛陽乃我中原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起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昌隆於此,梵學首傳於此,玄學構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聚集。”
徐庶點了點頭,如數家珍道:“子龍所言極是,我中原族之文明珍寶‘河圖洛書’”便出自洛陽。‘人文鼻祖’伏羲氏,按照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以洛陽為中間的河洛文明和河洛文明,引領中原文明。在這裡,周公製禮作樂,老子著作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著《漢書》,左思之《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
“本來中國之名,起始於洛陽!”劉禪恍然大悟,脫口而出道。
“雪兒姐姐,你倒是快點說話啊。小弟是急不成耐要曉得答案了。”劉禪步步緊逼,催促道。
世人紛繁起鬨,又是一陣大笑。
不知不覺間,一行人走近了洛陽城下,麵前的美景讓人的眼睛為之一亮。當霧靄退儘,東方隨即被縷縷霞光代替,隻見繁華似錦,姹紫嫣紅,各種百般的花草就像白雪一樣,在春光中綻放。伴著輕柔的東風,統統的花朵都在歌頌。花的天下,花的王國,花的神韻。洋洋灑灑的花瓣,飄落在田野的田徑和青石巷子上。天上,空中,腳下,四周氤氳著陣陣花香,令民氣曠神怡,不知不覺沉醉在此中。
燕山雪見多識廣,久在黃承彥、龐德公身邊,麵命耳提,見多識廣,又深得諸葛亮、黃月英熏陶,稍一思考,便有了答案,淡定笑道“山川走勢分歧,意味著陰陽分歧。北方乾旱少雨,山川矗立,高原雄峻,故而陽盛陰衰。南邊豐水溫潤,水鄉澤國,山川漂亮,故而陰盛陽衰。又所謂地靈人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金石鏗鏘,天寒地凍,鐵骨錚錚,多出一些粗暴豪放,慷慨悲歌,勇猛善戰,馳騁騎射之輩。而南邊木水豐厚,暖和緩煦,書卷盎然,以溫婉文人,斯高雅士,謙謙君子,文人騷客居多。”
又是反覆昨日的故事,劉禪的妙詩又搏來了陣陣掌聲。
燕山雪櫻桃小嘴一,鳳眼一瞥,口氣儘是不屑道:“就是,就是。他本身都承認是打油詩,徒弟休要拍他馬屁。免得他把尾巴翹得高高的!”
“真是一對小朋友!”馬雲祿被兩個小傢夥逗得噗嗤一笑,嗔道。
劉禪歎道:“觀天下之重,莫過中原。中原之重,莫過洛陽。洛陽人文聚集,地靈人傑,數風騷人物,還看洛陽!洛陽雄踞中原文明之頂峰,真的是風景無窮在險峰,一時無兩!我大漢帝國萬裡之域,千裡之疆,隻怕隻要長安能與之相提並論,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