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無獨有偶[第1頁/共3頁]
“這個彆例真是笨得不能再笨了!”沮授諷刺道:“要從數裡以外脫手發掘,還得填平溝壑、直立木柱,全部工程乾下來又費時又吃力。挖一條就已經夠費事的了,如果從四周八方同時脫手,豈不要把全軍將士活活都累垮嗎?”
這時淳於瓊縱馬自前敵趕來,未到近前便甩鐙離鞍,三步並作兩步跪倒在帥台邊喊道:“啟稟大將軍,有細作來報,公孫瓚之子已到黑山,張燕已調集統統人馬救濟易京!”此時淳於瓊早就不是與袁紹平起平坐的西園校尉了,已變成了袁紹帳下部將。
袁紹現在正端坐帥台之上,審配、郭圖、田豐、沮授四位智士擺佈相陪,台下標兵如流水般來往不斷。持續兩個多月的交兵,莫說攻破城池,就連幾道溝塹都突不疇昔,死去的兵卒都快將最內裡的溝塹填平了。袁紹心急如焚,但還極力矜持著不發作。
田豐見本身的發起又被采納,諫道:“恕鄙人直言,大將軍急於毀滅公孫,豈不聞欲速則不達?即便能成大功,隻恐士卒怠倦,再不堪差遣,百姓也會有所牢騷。”
田豐始終站在沮授身邊冷靜無言。他因為袁紹冇有采取奇襲許都的計謀而頗感不快,以是數日來一向冇提甚麼建議。但這會兒瞧袁紹愁苦不堪,還是忍不住開了口道:“昔日董卓建郿塢,自發得能夠死守以待天下安寧,終究還不是一時忽視身故長安嗎?可見在德不在力。公孫瓚殘暴無端殘害百姓,河北吏民無不悔恨。我們既然用兵不克,倒不如班師歸去,廣修仁德安撫百姓,民氣若得則天下披靡,到時候無兵戈攻戰,公孫瓚為百姓所孤,必會窮途末路頹散而終。”
“諾。”郭圖領命下台。
“烏合之眾有何能為!”袁紹一笑而置之道:“速調高覽、張郃率部轉西,把這幫臭賊給我打回黑山去!”
“哦?”袁紹一愣道:“但說無妨。”
他把調子定得那麼高,誰還能辯駁?一臉嚴厲的郭圖俄然跨出來道:“關於攻城之事,鄙人有一個不成熟的建議。”
田豐、沮授見他如此剛強不由皺眉。智囊審配出班問道:“大將軍,易京攻破以後,閻柔、鮮於輔那幫幽州舊將如何辦?”
一句話把統統人都問住了。袁紹腦海中不斷思考著:是啊,這個主張當然笨拙,但確乎也冇有其他的體例能夠嘗試了。固然耗時耗力,但總比強攻硬打損兵折將要強……更首要的是,隻要肅除了公孫瓚,纔不足力毀滅親信大患曹操,非論多苦多累也得把這座城堡端掉!
袁紹集結河北四州軍隊,將易京堡壘圍了個風雨不透,並在南麵搭起一丈的高台。袁紹身披鎧甲親身坐鎮批示,但即便是坐在台子上,遠處阿誰可怖的修建群,還是是令人頭暈目炫。
北方大地黃河道域,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已拉開帷幕
郭圖也不與沮授辯論,沉默環顧諸人道:“此計雖拙,可目前另有更好的體例嗎?”
“這類廢話不要再說了!”袁紹甚是不悅,口氣冷冷的道:“若公孫瓚不滅,總有拘束在後,如何渡河南下毀滅曹操?”頓了半晌感覺這話說得還不敷冠冕,又彌補道,“當明天子受製於曹操之手,若不設法挽救,為臣子者於心何安?”
袁紹瞪著眼睛想了想,俄然笑了道:“如何辦?本來甚麼樣還甚麼樣!為大事者不拘末節,不就是幽州幾個縣嘛,持續叫他們屯駐,隻要他們不拆台,且由他們聽調不聽宣。”袁本初、曹孟德真可謂情意相通,為了今後的決鬥,連措置處所小盤據的態度都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