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群雄討董 一[第2頁/共3頁]
曹操發一份矯詔,傳檄天下,矯詔的內容大抵上是這個意義:“董卓奸賊,欺君罔上,私行廢立天子,又禍亂宮閨,奸騙妃**女。殛斃公卿,搏鬥百姓,真是殘暴無道,六合不容,現現在我從洛陽逃出,帶來天子密詔,號令天下群雄,一眾有誌之士,一起戮力同心,相互合力,共誅逆賊董卓,還我國土承平,讓天子重掌朝政,安寧天下,扶助百姓,我但願天下統統人都能和我一起乾這番大奇蹟!”
袁紹此人長於沽名釣譽,能禮賢下士,善養士卒。本是司空袁逢的庶出宗子,後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便將袁紹過繼給袁紹的伯父袁成。生的是漂亮威武,一表人才,深得袁逢和袁逢、袁隗愛好。仰仗家裡的強大乾係,幼年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而後母親去世,為其母親守喪,尤其父親補喪,前後累計六年,孝敬之舉天下聞名。漢朝重孝,守喪之舉給袁紹帶來了天大的好名聲。厥後朝廷多次征召袁紹為官,都被其回絕,一向隱居在洛陽二十多年。也還是那句話嗎,袁紹的乾係根柢太硬,如果普通人老是不鳥朝廷,早就被找來由弄死了。
因而韓馥寫了一封信給袁紹,必定了袁紹為國起兵的公理行動,撤出防衛袁紹的軍馬,聽任袁紹分開渤海,插手痠棗諸侯會盟。
卻說袁紹見到曹操檄文一發,終究有了合法來由,能夠大展技藝了。這個時候,袁紹的權勢可比曹操強多了,根正苗紅,朝廷欽命,正兒八經的渤海太守,曹操還是逃犯一個。袁紹麾下允文允武,能人輩出,慕其名聲,蟻附相投者不計其數。
袁紹此時聽了謀士田豐的話,也是不住點頭稱是。這時許攸又說道:“主公,如元皓兄所言,此良機若失,甚是可惜啊!何況此時韓馥韓文節,不懷美意,對我軍防備甚嚴,已經派河間國鄚(今中國河北省任丘市)人張郃率一部分人馬屯兵河間郡的成平、東平舒等縣;騎都尉沮授屯兵在清河郡的廣川、德州等地。此二人都是胸懷韜略、善於軍事,此二人對我軍監督防備,將我軍卡在渤海不能轉動,長此以往,我軍難以生長啊!又有冀州大將潘鳳,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是引兵屯在安平郡的武邑,觀津等縣,我軍不管是想要南下還是西上都是無路可走,如果強行出兵進犯,現在韓文節身為冀州牧,而主公卻為冀州治下渤海郡的太守,以下犯上於主公名聲倒黴啊!隻要值此良機我軍出渤海,才能夠有一番作為啊!”
曹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呼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