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死不瞑目[第1頁/共2頁]
尊奉遺詔,群臣立孫亮即天子位,改元建興,諡父孫權為大天子,尊皇後潘淑為為皇太後,立麗居為皇後。
朱據等人見孫權嗔目等候,隻好納頭拜地,齊聲道:“臣等願極力以事陛下,至千秋萬歲。”
此時恰好哨船來報,夏侯楙全軍淹冇於巢湖之水,魏軍有力南下,北麵的威脅臨時消弭。
呂據跪行上前,雙手捧過,大聲道:“陛下請將息龍體!臣等儘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誓保江東基業!”
原,孫權龍顏大悅,改元大赦天下才被赦免重新起用。此次身擔托孤重擔,朱據深感任務嚴峻,遍觀朝中無人可用,隻好親身掛帥出征,並將因魯王黨之事牽涉免官的幾人汲引任用,如大將朱然之子施績、故大司馬呂岱之子
幾人嚎啕大哭,呂據起家為孫權合上眼瞼,見他麵龐兀自扭曲,可見對劉封的痛恨有多深,無法感喟,將枕邊的黃綾取過來蓋上。
孫亮在朱據、孫峻等人的保舉之下,封謝慈為太傅,諸葛恪為大將軍,呂據為大司馬,張承為驃騎大將軍、水軍都督,其他文武官僚,各有升遷,大赦天下。
孫亮尚不滿十歲,諸事都由幾位托孤大臣商討決定,諸葛恪遠征在外,聖旨已經收回,隻求他能擋住會稽這一起蜀軍。
看完手劄,孫權憤恚填膺,血濺三尺,昏死在案幾之上,嚇壞群臣,戰艦上一片慌亂。
當年曹操因為陳琳一道檄武功好了頭疼,那是因為曹操是梟雄,心中自有一桿秤,底子不在乎彆人評價。
孫權幽幽說道:“朕自領江東,繼父兄之力,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薄,不納忠臣之言,窮兵黷武,自取其敗。懊悔成疾,死在朝夕。嗣子孱羸,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忙泣聲道:“中午舟船便至建鄴,請陛下善保龍體,回宮保養,以副江東之望!”孫權微微側頭,看到幾位大臣都在,輕歎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劃一滅曹賊,共擋劉封,以成大吳基業,何如年事已邁,氣血早衰
但這一封手劄,劉封卻感覺能成為孫權的催命符,因為孫權侷促敏感,睚眥必報,不但將他的弊端揭露,連老傷疤都給血淋淋的扯開,豈能容忍?
,煩丞相……丞相將聖旨付與太子……”
“劉封小賊,壞吾大事,化作厲鬼,朕也要與你索命……”
寫給孫權的手劄是陳壽執筆,但陳壽畢竟還過分純真,不像陳琳那般經曆過朝堂盛衰起伏,經曆淺了一些,劉封便做了一些調劑。
兵至丹陽,朱據之侄朱異趕來從征,朱桓戰死以後,朱異回家服喪,聽聞江東危急,便告慰家中族老,以國為重,帶孝出征。朱據大喜,即表朱異為鎮南將軍隨軍,這個侄子年幼便有才名,前番跟從朱桓征討中原,立下很多軍功,升為揚武將軍,能文能武,曾得孫權讚譽。
如此死不瞑目,還是不要讓其彆人看到為好。
呂凱等。
大漢複興二年,吳龍飛二年,吳大帝孫權駕崩與江中船上,文武官僚,無不哀思。
引經據典非劉封所長,但要說罵人直指心窩,還是比陳壽強了無數倍,固然有些言語過分直白,但結果卻也是立竿見影的。
雖說百官各有封贈,即便大赦天下,但東吳上到丞相呂據、下到淺顯百姓,卻冇有一小我歡暢得起來,相反因為孫權駕崩,東吳內憂內亂,民氣更加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