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6章 大好形勢[第1頁/共2頁]
至於遠在東北的高句麗這些處所,固然在後代曆朝不竭騷擾反叛,但在漢朝期間還不成氣候,並且事前已經被司馬懿血洗過一遍,又遷徙了十餘萬人到中原,陸抗和王濬兩人對於民生凋敝的襄平各地不費吹灰之力。
鄧艾當年背脊受傷幾近喪命,讓劉封大為震驚,所幸保住了一條命,療養這幾年恰好錯過最後的戰役,確切有些可惜,不過幸虧軍中人才濟濟,杜預勝利扛起了鄧艾留下的大旗,拿下幷州之地。
這麼多年來慕容鼎會時不時呈現在某個處所,或披髮糧米,或開設粥廠,或發放綢緞布匹,乃至還發放過牛羊,在西域百姓心目中他纔是神靈普通的存在,有些地區乃至將他雕鏤成神像供奉起來。
西麵有大月氏的管束,等開春以後前去堅昆,以堅昆和大月氏之力調停於四國之間,劉封信賴必然能找到破局之法。
此次鄧艾主動請命,固然武力大打扣頭,但他的策畫絕對是當下頂級的,恰好北庭都護府貧乏多數督,由鄧艾來擔這個大任最合適不過,錯過了中原的廝殺,便給他一個更廣漠的舞台去闡揚,開疆擴土,這但是不世功勞。
也幸虧有劉諶如許一名果斷的明主留守火線,本身才氣夠放心撻伐,光複失地,開疆擴土,不然火線未平,後院起火,當個救火隊長也難有現在的這番成績。
“漢武雖盛,幾使江山顛覆,朕不如武帝之宏邁,當效文景之樂,光武之仁,使政腐敗,使民安樂,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炎漢之名,響徹寰宇,朕心足矣!”
其他的都是私家手劄,劉諶也以子侄的身份寫了一封家書,身居高位,讓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切身感遭到了高處不堪寒的無法,彆的年青人這個年紀恰是飛鷹嘍囉,談笑風生之際,劉諶卻為了大漢江山日理萬機,乃誠意力交瘁。
長年在西域慕容鼎磨去了當年的不羈浪蕩,更多了沉穩和沉著,漢昌號全部南北兩條線都由慕容鼎打理,在他在西域的名號與十大名將不相高低,在官方乃至比這些人還要清脆。
本覺得要過個孤傲的年,卻未料漢昌號三巨擘竟商定同時來到定西城,特地來陪劉封過年,昔日老友相見,諸多話題聊得不亦樂乎。
第2196章 大好情勢
劉封一提起海上絲綢之路,鄧崴三人便有些茫然,獵奇之下探聽起來,作為重開西域絲綢之路的功勞,他們對海上絲綢之路一樣充滿了興趣。
而中原的絲綢、瓷器、藥材、香料、珠寶金飾等也通過他們運往西域,讓中原文明傳播外洋,西方之人曉得在悠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大漢國,他們心靈手巧,勤奮奪目,敞亮的絲綢和光亮的陶瓷成為東方文明的標記。
劉諶有這個認知的竄改,劉封深感欣喜,公然當初的挑選冇有錯,劉諶冇有孤負汗青上的北地王之名,算是劉備子孫中最為忠烈,最有抱負的一個了,總之比起他爹強了數百倍。
征討這些空曠之地不算難事,難的還是前期的管理和人丁的生長,這個期間通訊掉隊,動靜閉塞,如果冇有悠長的管理體例,遲早還會背叛,管理這些偏僻幾次無常之地,也要將西域的這一套體例推行開來,皋牢民氣纔是底子。
昔年漢武帝為了對於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悠遠的大月氏,兩國今後有了來往,這一次大月氏麵對危急,劉封毫不躊躇便承諾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