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三國之蜀漢中興 - 第493章 意氣奮發
翻页 夜间

第493章 意氣奮發[第1頁/共2頁]

荀顗也想起荀家的遭受和荀方的經曆,正色道:“良馬千裡,也需得遇伯樂,殿下人儘其能,知人善用,吾等此番出征,恰是建功立業之之時,萬不成孤負丞相及燕王匡扶漢室之心。”

武關為關中及東南流派,山川環抱,險阻天成,有“秦關百二”之譽,據此險要之處,能夠以二敵百,易守難攻。

與函穀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北依高大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西陣勢較為平坦,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穀深,狹小難行,為兵家必爭之地。

從出藍天以後,兵馬進入秦嶺山脈,隻見崇山峻嶺,草木蔥蘢,繁花似錦,鳥雀繞枝,一派朝氣盎然。

從長安到武關,一樣和蜀道一樣,增設驛站,兵馬進入上洛境內,各處驛站已經派來領導官策應雄師,並將本地地形圖獻上,隨軍指引。

蜀軍。

荀顗看看陣勢,言道:“將軍,再向前另有三百裡便到武關境內,魏軍恐早已獲得動靜,還需謹慎行軍纔是。”

一隊前鋒兵馬頂風而來,旗號獵獵作響,上書一個大大的“魏”字,恰是魏延一馬搶先,固然年近半百,但在他身上涓滴看不到老邁之氣,反而容光滿麵,雙目炯炯有神,傲視生姿,彷彿一副大將之姿。

對於武關重地,王基也曾在書上多有體味,臨出征前,司馬懿叮嚀他儘管死守關頭,縱使蜀軍有百萬來,也無可何如,等魏延兵退,便是大功一件。但來到武關以後,連日親身察看地形,王基發明武關建立在峽穀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岩崖,南臨絕澗,東西各開一門,河水環東、西、南三麵,城址橫出河心,決定在武關以西重新下寨,阻截

杜預在一旁由衷而言,響起他祖父杜畿經荀彧保舉,也被曹操重用,但到了父輩杜襲,卻被曹家猜忌,因為朝堂之鬥,幾近下獄致死,更覺明主何其不易。

“將軍出子午穀,兵行險招,魏軍防不堪防,實在令人敬佩!”荀顗固然是文士,但也長年遊走四方,身材並不弱,身臨其境,對魏延當年之行,深感佩服。

“父帥,當年你從子午穀出奇兵,掙下篡奪長安之首功,軍中常有人提及,便是從這藍田出的秦嶺麼?”

“哈哈哈,爾等言之有理,”魏延俄然哈哈大笑起來,此次兵出長安,便有種虎入深山,蛟龍入海之感,心中暢快難以言喻。

武關為秦之要塞,數百年前,還為秦楚版圖,出入商客、百姓都要在此嚴刺探抄。

以做培養。

,卻有地形可用,非久守之計也!”李豐一怔,看看東麵蜿蜒不斷的山道,隻容一輛馬車通行,而西麵固然兩旁都是高山絕崖,卻有開闊官道,想必是秦國為便利運送兵力和糧草輜重。

弘農會盟以後,蜀、魏重新和好,互互市道,武關也成為長安連接荊襄、吳越的關鍵,從長安到丹水,經酈等地至宛城。

杜預等人也昂首看著四周的風景,有些絕壁處隔斷視野,隻能看到一片藍天,群山似欲劈麵壓過來,令人堵塞。

“提及此事,若非子益力排眾議,叫某帶領無當飛軍翻山越嶺,恐難實施,”魏延微微點頭,想起劉封,臉上暴露暖和的笑容,“如果丞相領兵,某恐難完成如此豪舉。”

參軍李豐言道:“臨行之時,大司馬再三叮囑,叫我等據險而守,帶蜀軍糧儘,自會退兵,將軍何故違令出關,捨本求末?”王基站立關頭樓門之下,擺佈掃視,對李豐言道:“吾數日察看地形,此關乃是先秦所建,關西陣勢開闊,非常平坦,關東則山道迴旋,蜿蜒南行,恰是為防荊楚之敵也,從東攻西,則寸步難行,從西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