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歲在甲子[第1頁/共5頁]
“不錯,更何況我等另有封胥、徐奉覺得內應,這些年冇少給他們送錢,我們雄師一起,他們又怎敢不幫我們,難不成等著天子砍頭不成?如此裡應外合,合該這漢室該亡!”波才也在一旁說道。
“是啊大哥,我們兄弟三個創建承平道已經有十幾年了,信眾無數,這賊老天年年天災,狗朝廷更是剝削無度。我們承平道又是施粥又是送藥,這些貧苦百姓都心向我們,我看呐,是時候學那陳勝吳廣普通,揭竿而起!”
房間裡燃著火盆,固然並不能讓全部屋子都和緩,但也聊勝於無。一個羽士打扮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書案前讀書。
張角等人在將三十六方渠帥一一決定,各地動靜紛繁彙集以後,終究決定在三月初五這一日,八州一同起事,完整顛覆漢朝與世家大族的剝削。馬元義更是親身去往洛陽,麵見封胥等人。
天子大臣們這些天裡推杯換盞,喜氣洋洋,可惜百姓們卻不這麼想,連飯都吃不飽,衣都穿不暖的人,在這個酷寒的夏季另有甚麼好喜慶的?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今時本日最實在的寫照。
世人一起應是,便各自回了房間籌辦安息,至於張角,則又捧起了本身的書,坐在暗淡的油燈下讀了起來。
唐周撇撇嘴,倒也冇說甚麼。
“元義說的有理。唐周,話要細心機慮以後再說。”
“是以我等不如以‘彼蒼已死,黃天當立’為號如何?”張寶淡淡道,“既為土德,當尚黃色,我等亦可由中原之地率先發難,更應了中衛屬土之說。”
張角又說道:“我等既然要比及來歲開春之時起事,這段時候更要抓緊招攬信徒,曼城,你去奉告各地承平道的師兄弟,要他們抓緊做此事。”
“不當不當!唐周,你說話前動動腦筋!大漢畢竟統治了近四百年,那裡是說顛覆就顛覆的!”馬元義斥道。
這五德終始說,本是戰國期間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汗青看法。而這五德便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行。而終始則是指這五行所代表的“德”不會從一而終,而是周而複始的循環運轉。而鄒衍便用這個說法來為王朝興衰作解釋。第一個實際了這個學說的人便是一統六國的秦始皇。他以鄒衍所說的“水德代周而行”的結論,對本身的國度停止了一係列合適水德要求的鼎新,用以證明本身統治的公道性。
張角聽張曼城說完,嘴角劃過一絲淺笑:“此事為師已經想了好久,前不久正翻到《承平經》中所記錄鄒衍的五德始終之說,既然大漢尚火德,火生土,我等隻要向土德上靠便可。”
張寶、張梁和馬元義皆拱手應是。
有了這前車之鑒,彷彿鄒衍之說更有壓服力,更加天下人所知,故而張角提出這五德始終說之時,其他幾人倒也冇有過分驚奇。
“依我看來,若要起事,起首要肯定的就是時候。”張梁說道,“現在已經十仲春,恰是天寒地凍之時,百姓隻要單衣一件,如果此時叛逆,彆說官軍了,就是凍也凍死了大半。是以我等若要起事,如何也得在三月,春暖之時才成。”
馬元義用這一套,在洛陽拉攏了很多底層的官員小吏,目睹已經要仲春了,他本身更是留在了洛陽,籌辦等雄師殺到,本身好共同張角等人快速拿下都城,如此一來大漢也就不複存在,張角榮登九五,本身這些人還不都是從龍之臣?到時候繁華繁華享用不儘!想想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