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我是袁術 - 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

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1頁/共2頁]

此時的他,對漢室已經儘了儘力,絕對可稱之為漢之庭柱,忠正之臣。於天下諸侯稱帝之時,唯有他和劉備始終死守著本分,無人可指責,問心無愧。

“當初天下大亂,世家在背後做了多少?”劉備忽的道。

現現在,漢室的遮羞布已經完整被扯下來了,他已經不必在假裝,更不必在曹操麵前假裝。

忠奸之辨,難以言說。但,單從成果來看,劉備又比曹操忠在那邊?陶謙“讓”徐州,劉琦“讓”荊州,劉璋“讓”益州,四周投奔,投奔誰誰不利,為了“大義”,“被迫”乾出諸多不齒之事,當真“仁義”。可如其普通假仁假義近乎平生,也是實在令人敬佩。

現在的曹操已經不再是當初阿誰心胸一腔熱血、矢誌報國,發憤要做征西將軍的曹孟德了。見過了無數的情麵冷暖,特彆是“奉迎”天子的這段時候,讓他對待很多題目能夠看得更加透辟。在金陵這段光陰,與袁術停止了很多的相同後,曹操對於很多事情有了更加透辟新奇的觀點。

“董卓進京但是袁紹出的主張,諸侯討董也是袁紹當的盟主,你感覺這統統會是偶合嗎?劉焉提出的州牧,何進與十常侍的同歸於儘,乃至就連黃巾之亂背後都有世家的手筆。”

劉備聞言,墮入了深思。明麵上以攙扶漢室為己任的他,也隻不過是個打著仁義燈號為實現本身大誌的梟雄罷了。不然的話也不會為本身的兩個兒子彆離取名封、禪,更不會稱帝。

為天子恨之入骨,以為不給天子掌權機遇,解除異己。掛著大逆不道罪名的曹操,如果站在其態度上又能有何種挑選?劉協這般脆弱的天子有成事之能夠嗎?就是曹操甘於拱手讓權,怕是終究便宜的還是袁紹等人。而以劉協之心性,怕是曹操交權以後,就會招致殺身之禍。

並且與司馬懿分歧,當時的地盤可滿是由曹操打下,軍權和官員任命也是全數把握在曹操手中。司馬懿篡權之時魏海內部另有諸多反對權勢以及軍隊,曹操當時是一點弊端都冇有。本身一手打的天下,漢帝不過是個傀儡,又有何害怕?

雙拳握緊,劉備臉上儘是恨意道:“四世三公、世受皇恩,被漢室如而後代竟然還貪不滿足,行此肮臟之事,當真無恥之尤,可愛,可愛!”

“甚麼寺人亂政,不過是好笑的藉口罷了。這天下何嘗會因為戔戔幾個寺人就能亂起來?若不是世家儒生勢大,危及天子,靈帝當時又何嘗會拔擢寺人?天下霍亂之本源,不在於張角,不在於十常侍,而在於置身頂層的世家豪紳。因為這大漢的好處已經不敷他們分的了,這棵根係腐臭的大樹已經撐不住這群吸血蟲。”

“遠比你想的要多。”曹操微微嘲笑。

大忠似奸、大奸似忠,這就是曹操和劉備二人實在的寫照。

“這是天然,如此挑選,幾近是與天下為敵,就是四世三公、弟子故吏遍及天下的袁家,也隻要取死一起。袁紹和袁術兄弟二人的脾氣你我都清楚,以他們的傲岸和掌控欲,如何能夠在執掌天下後不對袁家動手?舊時最大的後盾,亦是將來最悔恨的仇敵。”曹操道。

相反,劉備這個所謂的漢室後嗣、仁厚之君,倒是稱帝了。二子,一名為封,一名為禪,這本就說瞭然統統。或許有人說劉封本命就叫寇封,不過是偶合罷了。但是劉備在為劉禪取名之時,莫非就考慮不到這一點?當代對於天子的避諱如此之首要,劉備這個漢室後嗣豈能不知。且在其“被勸”稱帝以後,曾經反對的三臣,一死兩蕭瑟,足見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