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周公瑾[第1頁/共2頁]
作為周瑜的寄父,袁術很清楚周瑜底子不是演義上所描述的那種氣度侷促之人,相反,其能夠稱得上是胸寬似海。一樣,諸葛亮也是如此,二人都是幼年得誌、智略無雙,袁術感覺他們必然會成為朋友。
……
“放心,公瑾和孔明都是豁達沉著之人,他們二人打不起來的,如果換了龐統和陸遜那倆小子另有能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都是青年才俊,我想他們之間必然會擦出很多火花。”袁術淺笑道。
君不見,蜀漢頂峰之時,五虎齊聚、諸葛法正,良將如雲、謀臣如雨,魏國和吳國也是如此,五子良將、五大謀士、十二虎臣、四多數督。而到了第二代呢?除了魏國還能看外,蜀國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前鋒,吳國也是人才斷層。再今後,三國就都不成了,隻剩下幾人挑大梁,餘者皆是碌碌之輩。到最後,竟被司馬家摘了桃子。
“將軍所率之軍,毀傷不過兩成。末將的部下,毀傷大半。”呂蒙略帶慚愧的說道。
已經分出勝負的兩支船隊向小島的方向駛來。一員小將先於世人踏上小島,走至周瑜的身邊。
“報!”
一聲綿長的呼喝聲由遠及近響起,傳令兵快步前來跪在地上抱拳道:“稟將軍,陛下有新的調令。”
“蒙才疏學淺,如何能比得過將軍。與將軍練習數十場,從未取賽過不說,就連給將軍形成充足的毀傷都做不到,末將真是忸捏。”呂蒙微低著頭,底子不敢直視周瑜。
“孔明和公瑾都是當世英傑之俊彥,將來我大楚的重擔恐怕就要靠他們二人了。”袁術感慨道。
“哦?”周瑜眼皮微跳。
畢竟陸上作戰之時,兩邊兵力犬牙交次並且挪動遲緩,即便是周瑜也很難臨時變陣。多數都是在最開端的佈陣之時多費些心力。而以戰船為單位的水戰卻要比陸戰要矯捷的多,能夠將周瑜在軍陣批示上麵的上風闡揚的淋漓儘致。若說在陸上,周瑜擊敗呂蒙還需求折損很多兵力,在水上週瑜便能夠吊打呂蒙。
麵前的周瑜固然隻癡長他不過數歲,但是兩邊之間的差異卻彷彿鴻溝普通,底子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有這些前車之鑒,袁術對於下一代天然極其正視。現在大楚的下一代可謂是人才濟濟,但是在袁術心中,最為首要的不過幾人,而諸葛亮和周瑜自是此中的佼佼者。袁術對於諸葛亮的定位是國之宰輔,而周瑜則是國之統帥。
言罷,周瑜接過調令,緩緩展開,目光一掃後,臉上閃現出玩味的神采,意味深長的吐出一個名字:“諸葛孔明!”
此次將周瑜調往西南,袁術不但是為了貴霜之事,也是為了“拉攏”二人,磨合二人的乾係。
他是天生的帥才,被袁術調到這裡來練習水軍後,忽的發明對於排兵佈陣要求更高的水軍對於他而言更加的海闊天空。
“毀傷如何?”
碧海藍天、風平浪靜,一座偏僻漂亮的小島之上,周瑜盤坐在絕壁邊的一塊大石之上,鳳眼微闔,膝上是一把焦尾琴,悄悄的撫弄著琴絃。
“將軍所言甚是,但隻可惜末將癡頑,不比將軍之聰明。”呂蒙感慨道。
不謀萬世者不敷謀一時,袁術並不是目光短淺之人。魏蜀吳滅亡之鑒在前,袁術天然曉得後代人才培養的首要性。
“將軍,陛下傳來調令,看來這終究一戰,我們也能參與此中了。”呂矇眼中儘是躍躍欲試之色,鎮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