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1頁/共3頁]
“傳令下去,徹查此事。統統比來有所異動的世家一查到底,凡是有懷疑的全數滿門抄家,以祭樊稠將軍在天之靈!”李傕近乎歇斯底裡的吼道。
李傕麵色一黑,惡狠狠道:“是關中世家動的手吧!”
李傕郭汜等人對於這些士族世家心中充滿了氣憤和討厭,可他們這些武人又說不過他們,手中的屠刀不竭砍下,換來的倒是萬古罵名和悲慘的結局。
就在潼關還未淪陷之時,長安城中已經動靜各處,這和當年諸侯討董的環境何其類似?
終究,無法之下,段穎這個“殺神”被祭了出來。這貨出身低下,底子不被士族領受,隻得與寺人同流合汙,抱團取暖。不過其軍事才氣和大局觀皆是一流,非常清楚大漢現在的環境,直接以剿除兵變為獨一手腕。大破羌軍,解了漢室悠長以來的題目,但也為本身得來了當世罵名——閹黨和殺神,大量士人站在品德和人道的至高點上,猖獗攻訐於其。
身在西涼交戰多年的李傕等民氣中充滿了對於大漢以及這些世家的不滿和氣憤。
身在京都的士人們隻曉得站在品德製高點之上“以德抱怨”、“仁以待人”,底子不管俘虜的羌人是歸化的還是未歸化的,全數劃一對待,直接導致西涼的題目越來越大,底子冇法處理,直到涼州三明的呈現。
說話能殺人,冇有話語權的人隻能任人宰割,或許每個期間都是如此吧。
潼關一戰的委曲很快就通報到了長安,刹時長安以內呈現了無數風言風語,有人歡樂有人愁,一些藏匿在暗中的人都鎮靜了起來。
郭汜點點頭:“曹軍由小道穿過了潼關才氣在樊稠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勝利,機會如此剛好,定然有他們的影子。”
董卓就是鑒戒了段穎的經驗,在李儒的建議下,每次作戰都建功,又每次都出錯,極力藏拙,始終緊緊把持著兵權,不管如何就是不交兵權不入京,才氣有機遇走上那董相國之路。
抵擋是死,忍著也是死。想要活著,除非做條任由對方拿捏、丟棄的忠狗,不然隻要死路一條。在士人和世家大族眼中,他們生來高人一等,武人全都是卑賤之人。在這個吃人的期間,不是世家就隻要被吃掉的命!
袁術想要收伏馬騰也是因為此事,西涼地還需西涼人治,這裡的百姓對外人底子信不過,充滿了戒心。
漢末期間,大漢交戰最頻繁的、捐軀最多的並不是北疆,而是西涼!因為一些輕歎闊論的士人提出的寬待羌人的政策,西涼的羌人是敗而後降,降而複叛。起兵造反,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跑不掉就投降,投降後,在漢人的軍隊中吃飽喝足被開釋,隨後再次造反,如此循環。
“他們這些隻曉得輕談闊論的廢料有甚麼資格如此?”李傕狀若猖獗道:“是我們,在邊陲浴血廝殺,保衛著這個大漢!是我們,與外族廝殺,才氣讓他們在這繁華的關中花天酒地!我們如此出世入死換得的是甚麼?換得的是他們的不屑,換得的是他們的疏忽,換得的是鳥儘弓藏、兔死狗烹!他們憑甚麼?”
董卓的絕望、李儒的有力,李傕和郭汜現在體味得清清楚楚。那種深陷池沼無處著力,越是掙紮死的越快的有力感的確令他們感到猖獗。如果不是從李儒那邊看到了但願,這兩小我或許早就瘋了,早就如汗青上普通兄弟相殘,相互毀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