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第1頁/共3頁]
這司馬麵帶慚色,說道:“董兵出城時悄無聲氣,過我部南營時亦人馬無聲,我部倒是不知,比及天亮後才發明,然已追之不及,因未有與戰。我家校尉守敵倒黴,自知有過,請領將軍懲罰。”
謝容問道:“那以將軍之見,我軍現下該當如何?撤歸去麼?我軍三日兩勝,殲敵近萬,士氣正高,此時後撤,恐有傷士氣啊。”
伏擊何機、埋伏打援,都是荀貞、孫堅主攻,謝容、丁猛也想立點功績,躍躍欲試,請戰說道:“梁與注城小敵耳,不需兩位將軍親戰,由我二人與劉校尉共擊之,便足可勝之。”
總而言之一句話,荀貞當今手頭上的氣力就這麼多,有取勝機遇的時候,他不怯戰,可如甚取勝機遇的時候,他卻也不會浪戰。
這邊方纔議定回師,由謝容、丁猛、劉秉攻梁縣和注城,那邊就來了一道劉秉的軍報。
孫堅雖是猛鷙,可他久經疆場,又是親目睹過董卓部中精卒的驍悍程度的,以是並不同意謝容、丁猛的悲觀,他說道:“我軍雖是連勝,可那是因為曆戰上陣者多是老卒,新卒多旁觀罷了,因是才氣與董兵對抗,數勝之。伊闕諸關中董軍三萬,就算並非全為精卒,可倚諸關之險,兵馬又多過於我,而我連戰之下,兵卒已疲,當此之時,卻非是進擊伊闕之時。”
以是,荀貞早在此次出兵前就已經暗裡定下了此回進戰的團體目標:曹操如不敗,可試攻伊闕,曹操如敗,便當即撤兵,待時勢竄改,然後再說二次討董之事。
來日如進擊伊闕,必是硬仗,這後路必必要先保住安穩,以是梁縣、注城二地先下。
“此次擊董,非隻要我等一起,孟德、本初亦各為一起。我軍現既已翻開了通往伊闕的門路,那麼以我鄙意,臨時就不必焦急,可先遣騎去孟德、本初處,看看他們兩路現下的景象如何,都各是進到了那邊,等探清楚了以後,可再商討擊伊闕之事。”
謝容、丁猛雖很想趁勝再進,可因服膺荀貞的軍略智謀,見荀貞既然這麼說了,也就冇有再強求,都說道:“將軍所言乃是慎重之言,就依將軍之略。”
想起剛纔因為荀貞、孫堅連勝而自覺悲觀,乃至竟發起進軍伊闕的“獻策”,他二人頓覺羞慚,皆又心道:“這數日見荀侯連勝,我兩人卻竟是由此輕視了董兵,不料董兵實是精銳至此,隻是因碰上了更加善戰、多智的荀侯,因才接連得勝。還好荀侯賢明,勝我二人百倍,冇聽我兩人的建議,不然,就算真得進到了伊闕關下,恐怕也是會如孫侯所說:兵敗無疑。”
那司馬領命,自迴轉本部去了。
荀貞說道:“今雖非進軍之時,可卻也不是就此偃旗息鼓,那梁縣、注城二城中各有董兵,我既已滅了何機、又滅了伊闕援兵,現在能夠騰脫手來,把這兩城奪下了,也算是為來日進軍伊闕做個前期的籌辦。”
劉秉派來稟報軍情的是個部中司馬,他到了荀貞軍中,滾落上馬,在荀兵的帶引下,奔到荀貞等人近前,下拜說道:“報將軍,梁縣敵今早趁夜出城,遁往去西了。”
孫堅聽了,心中想道:“不止謝、丁不知兵法,這劉秉亦不知兵法。那裡有仇敵已出城過營遠去,而圍城的營中卻竟然懵然不知的?還好這梁縣董兵急著逃命,冇有趁機攻劉秉營,要不然他非慘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