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第1頁/共4頁]
“明公追捕他已有些光陰了,如能捕到,早捕到了,之所乃至今還冇有捕到,無它,唯因如周毖等人之所言,袁氏四世三公,樹恩海內,冀州牧韓馥亦袁家故吏也,故此明公購之雖急,卻一向未能見功。既然捕他不到,那便乾脆赦免之,以觀後效也好。”
“明公是想以荀爽、陳紀為質?”
可固然“貴重”,現下洛陽北軍五校中的五個營倒是各有校尉,屯騎校尉亦有,也就是說,給曹操的這個驍騎校尉之銜固然比典軍校尉“貴重”,可手底下實際上是冇有一兵一卒的。
連個袁紹他都捕之不得,他更冇有才氣禁止這些郡國長吏、州郡豪傑們在各自的地盤上召兵。
“你說得對。……曹孟德此子很有膽氣武略,我本想重用他,多次示好,他卻不承情,這西園的典軍校尉之職確是不能讓他再做了。”董卓想了想,說道,“那我便改任他為驍騎校尉吧。”
西園是新軍,因之而設的典軍校尉雖也是比二千石,可卻近似將軍中的雜號將軍,並不貴重。驍騎校尉則不然,本朝初年,北軍五校的屯騎校尉曾被改成此名,固然厥後又改回了原名,可顛末這一遭改名,驍騎校尉卻也算是一個“有汗青”,能和北軍五校中的校尉相提並論的頭銜了,與典軍校尉比擬,自是貴重很多,如拿將號角比之,那就是將軍中的重號將軍了。
董卓撫須得意,眼中卻暴露一點憂色。
賈詡說道:“荀貞暮年在潁川,有‘乳虎’之號,如能把他征入洛陽,自是最好不過,可如果他不肯來?明公恐亦冇有體例啊。”
這倒是董卓的同州人、涼州名流周毖與何顒、伍瓊之功。
戲誌才說道:“袁本初起兵之意早定,董卓就算把他打發到交趾去,該起兵的,袁本初還是會起兵。隻是,我實在冇有想到,董卓竟然會在這個時候赦免袁本初,並拜他為渤海太守,還封他為鄉侯,就算這是他身邊謀士的建議,董卓的機謀、度量也是不成小覷啊。”
換言之,這是明麵升遷、暗裡架空。
董卓初到洛陽時所帶兵馬不過數千,顧忌荀貞麾下的義從,以是在不能收荀貞為己用後便冇有禁止袁紹等報酬荀貞求外出任郡守,但現下與當時倒是分歧了,荀貞軍功赫赫、帳下虎狼成群,而袁紹似企圖不軌,留荀貞在外,萬一袁紹起事,顯是會如虎添翼,董卓很不放心。
賈詡五體投地,又一次讚道:“明公高超!”
“此話怎講?”
“袁紹如冇有服軟,以他的家聲世資,兵戈已在其手矣!他若真要反明公,明公赦不赦免他都無足輕重。”
荀貞歎了口氣,說道:“我與董卓算是舊識了,當年冀州城下,我與他同服從於皇甫公帳下,本年他初入京時,我在顯陽苑又與他見過一麵,聞其言辭、觀其容色,此人亦一時之傑也,近些月來,他籌劃朝政,決計讓步,示好士人,凡各種行動,也都可稱絕妙,隻可惜他出身寒鄙,家非高門,又久居胡地,難脫粗暴本質,縱使他懷有大誌萬丈,遲早亦不免身故名裂。”
“好,好!……周毖等報酬袁紹求一郡太守,我就給他個郡太守,既然赦免他了,事情就要做標緻,我再封他個鄉侯,而袁術……,我給他一個將軍鐺鐺,你感覺如何?”
送走了周毖等人,董卓即召來賈詡等謀士,把周毖等的話轉述了一遍,問道:“我廢立天子,連袁太傅都不敢有貳言,老誠懇實的,袁紹雖有點浮名,然手不能提三尺之劍,擺佈儘無用冬烘,不知兵略,那麼周毖等人剛纔來為他討情,是不是這豎子懼我兵威,在變相地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