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兵進漢中[第1頁/共2頁]
楊鬆言道:“禍首禍首乃申耽兄弟,可出兵拒敵,斬此二人以振軍威,部屬願再冒死去見劉琦,念在昔日友情的份上,請他退兵。”
劉琦命趙雲為前鋒,申耽、申儀為領導,領輕騎殺奔城固,隻要拿下城固,進入漢中平坦開闊之地,就不消再為糧草擔憂。
張魯命其弟張衛攻西川,攻破葭萌關後正在張望,忽聞張飛已拿下江州,立即又攻打劍門關,恐怕荊州兵先一步取了益州。
這類毒極其罕見,也不致命,乃至平時都不覺有甚麼非常,這可難倒了建安兩大神醫,外加兩個太醫之子。
張魯自出兵攻打益州,閻圃便勸他要防備荊州軍,雖說兩家和好,但民氣叵測,要以防萬一,申耽兄弟隻顧自保,不敷為信。
冇體例,誰讓諸葛亮對醫術也略懂一二,又最善揣摩民氣,辯才也是當世一流,隻好能者多勞,讓他參與此中。
楊鬆大喜,頓時來見張魯,張魯正在籌糧撥錢,攻打劍閣戰事正急,張衛要求多發嘉獎,鼓勵全軍早日破關,不然被張飛先一步入蜀,可就白忙活了。
魏延擺手笑道:“戔戔教眾有何懼哉?就是當年黃巾軍,也一樣難擋官兵鋒銳,張角兄弟早已除滅,米賊偏安漢中,早該剿滅了。”
楊鬆蹙眉道:“何出此言?”
荊州兵纔出動,頓時便被百姓發明,往義舍報信,義舍自有鬼卒上報祭酒,動靜轉眼便傳到南鄭。
“賢弟亦為漢中大將,何懼申耽二人?”楊鬆恍然,旋即又蹙眉道:“但申耽投奔劉琦,此事我並未稟告師君,留下隱患,這該如何是好?”
房陵、上庸、西城三地本來屬漢中郡,後張魯盤據漢中,申耽兄弟獨領上庸、西城,東麵的房陵空虛,劉表趁機占據漢水上遊以保南陽。
申耽卻點頭道:“將軍有所不知,漢中之地,百姓皆尊張魯如神靈,大家供奉,兵馬一旦出境,必會被其發覺。”
徐庶言道:“張魯雖如張角之流,然政教合一,為漢中百姓稱道,自有過人之處,非到萬不得已,不成殺此人,以免民氣背叛,境內動亂。”
楊鬆歎道:“先前劉琦派兵攻上庸,還是部屬為兩家解和,誰知此二人恩將仇報,實在可愛。”
漢中楊氏固然最為強大,但已經繁衍出好幾個分支,家屬後輩浩繁,年青一輩經常明爭暗鬥,楊任、楊昂在沔陽,楊鬆、楊柏在南鄭,兩個氣力最強的分支,合作天然也就最大。
隆冬之際,驕陽似火,漫山遍野鮮花盛開,風景惱人,但也一樣熾烈難耐,路程較為遲緩。
楊柏聞言卻大笑道:“兄長豈不聞福兮禍所依?此乃我楊氏建功立業之時。”
這也是曹魏和司馬氏幾次攻打漢中,隻從關中秦嶺用兵,卻未考慮從南陽出兵的啟事。
聽到荊州兵進入漢中境內,張魯大驚,痛罵道:“申耽、申儀二狗賊,竟然引狼入室!”
張魯蹙眉道:“人馬皆在劍閣,楊任又守陽平關,何人可拒敵?”
劉磐嘲笑道:“張魯野心勃勃,竟想劃地傳道,以教治民,此乃愚民之術,並非定國安邦之策,傍門左道豈能悠長?”
正在此時,兄弟楊柏前來商討組建鏢局之事,楊鬆與之商討對策。
劉琦聽世人群情,叮嚀道:“此次取漢中,我要以此為按照,南開西川之門,北通關中之路,不成擾攘境內,濫殺無辜,不然三五年難以規複活機,乃自掘圈套,諸位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