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訪隆中[第1頁/共2頁]
“哼,無知之徒!”諸葛亮本走向亭子,聞言微哼一聲,拂袖邁入草堂。
“念來聽聽。”諸葛亮在廊下洗手,頭也不回。
劉琦留詩能夠有備而來,但改革木犁絕非預先籌辦,如果臨時起意,此人未免過分奧秘了。
轉頭看到牆角的木犁,“咦”了一聲,走疇昔扶起,細心旁觀。
劉琦走疇昔看了看,地壟非常整齊,一條條田壟筆挺如線,逼迫症看了也會墮淚。
到了院中一處亭子坐下,另有孺子端來茶水,徐庶彷彿有些不安,四周張望,偶爾感喟一聲。
諸葛亮邊指導,邊說道:“本來犁架常常斷裂,若改成三角狀,便會安定很多,又節流很多質料,更便於推行。”
“無妨,權當我等也來踏春出遊了!”劉琦卻不在乎地擺擺手,四下張望,見左邊一片良田,問道:“這便是孔明耕作之地?”
回到莊前,孺子便急倉促迎出來,驚奇道:“二位仆人怎得一日便回?”
諸葛亮撫須歎道:“此乃巧奪天工,經此改革,以往耕一畝地,此後可耕三畝,事半而功倍也!”
徐庶眼中閃過一絲憂愁,向劉琦言道:“孔明外出,並無定日,恐怕……”
“先將這曲轅做出來!”諸葛亮是個雷厲流行之人,一旦有決策,便毫不遲延。
“這是……”諸葛亮正淡但是笑,俄然神采微變,目光定格在草圖之上。
劉琦心中一陣衝動,搶先催馬下了山岡,直奔山莊而來。
“請到草堂稍作歇息!”孺子將信將疑,帶著劉琦等人進了院子。
諸葛均勸道:“天氣已晚,不如明日再試。”
那孺子頓時不悅道:“此木犁經我家先生改革,不但可耕地,還能播種,恐全襄陽乃至全部荊州,唯有隆中有此木犁。”
孺子驅逐入門,邊說道:“本日來了一名高朋,乃劉荊州之子劉琦,元直先生也在……”
諸葛均反倒吃了一驚:“兄長,這木犁莫非有效?”
“那劉琦過分幼年浮滑!”孺子也幫腔道:“竟說先生改革的木犁粗笨,竟班門弄斧留下一張草圖。”
便道:“既然孔明不在,將軍何妨留書一封,擇日再來?”
劉琦笑道:“先生精熟東西,返來請他改革製作,一試便知。”
諸葛均愣了半晌,才號召孺子籌辦,很快院子便擺上木床、斧鑿鋸推一應俱全。
諸葛均朗聲唸叨:
“嗯?”諸葛亮轉過身來,甩動手上的水珠笑道:“此必是元直指導所作。”
傍晚時分,臥龍崗上信步走來兩人,一人長袖飄灑,一人青衣長衫,揹著行囊,恰是諸葛亮和三弟諸葛均。
徐庶迷惑道:“這木犁有何獨特之處?”
孺子對付道:“多謝將軍指教。”
“兄長,你再看看這幅圖。”諸葛均將紙箋拿過來。
諸葛均吃驚道:“如此剛巧?”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來至橋邊上馬,跨太小溪,穿越竹林,便到茅廬跟前,劉琦親身上前輕叩柴門。
孺子點頭道:“將軍來得不巧,先生今早便出門探友去了。”
徐庶也在一旁愣住了,諸葛亮對這些東西構造非常精熟,喜好彙集各種古籍,常常本身揣摩改革,令人歎爲觀止。
卻聽諸葛亮感慨道:“曲轅犁不但去繁就簡,還便利省力,耕地可自行掌控,不必再牽著生畜帶路。”
“元直不諳東西,劉琦究竟多麼人也?”諸葛亮眉頭緊皺。
“頓時籌辦質料!”諸葛亮將圖紙塞給諸葛均,快步走向後堂:“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