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水到渠成[第1頁/共2頁]

王平點頭道:“將軍高見,若夏侯楙果如將軍所言,縱不甘心退兵,隻需吸引守軍重視,叫李虎悄悄翻開外城,一旦破城,守軍必軍心大亂,夏侯楙不得不走。”

看魏延每日煩躁不安,葛玄便請他到丹房打坐,奉告為將者,靜以幽,正以治,不成以慍而致戰。

長安守軍都隨典滿反對張飛,隻要重奪藍田關,便可消弭長安危急,但誰也想不到子午穀另有一支奇兵,即將策動雷霆一擊。

正急著要出兵,卻被葛玄奉勸,讓他以大局為重,水利萬物而不爭,統統自有定命,自有水到渠成之時。

子午峪中,武帝曾於此修泰初玄都壇,若非封禪大典,便在此代替泰山祭天禱祝,玄都觀曆出處高道大德主持,自王莽之亂後逐步燒燬。

“漢祚——”魏延深吸一口氣,大步登上高台,掃視曆經半年,存亡與共的板楯兵,禁不住心潮彭湃。

據劉琦先容,此雷火符能力極大,聲如轟隆,試煉丹藥時必須在空曠處,闊彆一丈開外,不然便有性命之憂,這纔是左慈派他到這深山煉丹的最首要啟事。

此時兵馬皆已撤走,觀內無閒雜人等,葛玄也獵奇已久,頓時叮嚀道:“速去籌辦些硝石來。”

東風送暖,換上輕裝的將士們腳步輕巧,分批往長安城下集結,關中比年戰事,流民極多,長安境內差役乃至還在抓人放逐,對外來者盤問並不嚴格。

魏延和王平扮作樵夫,出終南山至長安境內,見百姓們都在群情戰事,顛末劉雄一番鼓勵,無不等候劉琦兵馬早到,身為帝鄉子民,他們可比南陽百姓更有資格興複漢室。

王平言道:“李虎已在城中,不必轟動守軍,可裡應外合取城。”

王平言道:“既如此,當連夜籌辦草人火把,趁夜於城外連接環抱,虛張陣容,將軍於南門威懾夏侯楙,末將與李虎趁機破北門,則大事可定。”

“水到渠成矣!”魏延大笑起家,向葛玄抱拳道:“多謝道長指導!”

巴人從小就聽著先人英勇善戰的傳說長大,此時終究要成為和先祖一樣的兵士,為後輩歌頌敬佩的豪傑,誰不衝動?

自從魏延領兵出子午穀後,本來人跡罕至,與世隔斷的玄都觀變得熱烈起來,幫忙羽士們開田種地,將統統燒燬的道觀補葺一新,彷彿又回到武帝祭天時的盛況。

“劉伯瑋……”葛玄悄悄唸叨著,從衣袖中拿出一道雷火符,這是徒弟臨行前傳授的秘法,竟是傳自劉琦之手。

葛玄早已入定,坐在那邊如泥塑普通,魏延一聲感喟,見禮後沉默告彆。

“子均與我不謀而合。”魏延深覺得然,頓時傳令籌辦物質。

魏延卻道:“長安守軍儘出,吾料城內必會加強巡查,長安城險固高大,又有表裡城,縱進了外城,守軍退至內城,也無濟於事,不如一勞永逸。”

半月以後,各路人馬前後到齊,魏延派人四下結合,商定日期到城東灞橋彙合,商討圍攻長安之事。

魏延摸著胡茬笑道:“嘿嘿,這小子若不想再與他姐夫會晤,自會溜之大吉。”

“下山!”魏延親身打起大旗,向前一指,板楯兵化作十餘個小隊,轉入山林消逝不見。

秦嶺東西縱橫,西起崑崙,東至伏牛山,成為隴蜀分邊界,秦嶺北麓千溝萬壑,有秦嶺七十二峪之稱。

魏延嘲笑道:“今長安大將皆統兵在外,張將軍又吸引守軍外出,恰是為我等建此奇功也!那夏侯楙乃膏粱後輩,幼年性怯,脆弱無謀,見某雄師驟至,必棄城而走,其他京兆太守、新兵差役皆不敷為慮。一旦取城,典滿必撤兵而走,張將軍領雄師進城,則渭水、陳倉曹軍不敷為慮,夏侯淵、徐晃皆甕中之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