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江東決策[第1頁/共2頁]

“江東豈止周都督一人耳?”呂蒙大聲道:“兩強相爭,失勢者勝,今吳侯親至火線,全軍同心,戔戔曹仁何足為懼?末將願為前鋒,誓破壽春。”

周瑜放心笑道:“文向言之有理,主私有呂蒙、陸遜幫手,又有黃蓋、韓當等老將統兵,曹仁縱有三頭六臂,也難抵擋,我等隻需守住青州,主公雄師自會來彙合。”

“不日某亦將衣錦回籍矣!”徐昌大笑,又去與眾將歡慶。

眾將也紛繁請令,雖說大師都對周瑜非常愛護,但如果諸事都希冀周瑜一人,確切不敷以成大事,也顯得他們無能。

張昭等人乃至聯名上書,請孫權回建業主持火線,穩定根底,不然曹操北征返來,數十萬鐵騎南下,恐會得不償失。

徐盛並不曉得,周瑜並非為淮南之事憂心,而是等著江東動靜,現在孫權渡江北上,太史慈已奧妙到建業,不知調查環境停頓如何。

……

黃蓋等將轟然應諾,各去籌辦,孫權與三人來至書房商討對策。

此時合肥大營中,孫權正悶悶不樂,自三月到前軍,兩軍對峙於壽春,雖互有勝負,但曹仁戍守滴水不漏,任憑他如何調兵,都無功而返。

吳軍展轉千裡,背井離鄉,軍卒雖慷慨北上,但多少心存憂愁,現在終究有了安身之地,賦稅充沛,無不歡樂。

孫權看魯肅神采,心神體味,點頭道:“子敬、子明、伯言三人隨我到後堂議事,諸位將軍整肅兵馬,隨時待命。”

陸遜還待再勸,卻被魯肅上前一步攔住,抱拳道:“主公既決意出兵,自當高低同心,集思廣益,需另思良謀,以奇策用兵。”

陸遜忙勸道:“今曹軍士氣正盛,主公不必急於一時!吾料夏侯惇非多數督敵手,一旦兵敗,曹仁欲守而不能,欲退而不得,必然心亂,心亂則氣泄,氣泄則全軍動,屆時出兵,必將所向披靡。”

想到此處,看向周泰、蔣欽,沉聲道:“夏侯惇已退,隻剩曹仁守壽春,孤有十萬水軍,若不取淮北上,人視我江東水軍於無物焉?”

正決定不下,俄然探馬來報,劉表去世,劉琦回襄陽奔喪,荊州兵停息守勢,於各地駐守練兵,療攝生息,安撫民氣。

與此同時,青州戰事傳開,周瑜智取北海,遼東兵馬重挫,公孫陽自海上逃回遼東,青州東部儘歸東吳統統。

次日徐盛趕至北海,稟報程喜不肯歸降,帶領殘兵逃脫,周瑜不覺得意,傳令犒賞全軍。

邇來用藥調度,固然身材不適減輕很多,但他發明血液中的毒素並未消弭,這倒還在其次,這幕後主使才讓他如鯁在喉,坐臥不寧。

韓當抱拳道:“吾等自從孫將軍安定江南,皆披堅執銳,出世入死之士,今多數督孤軍深切敵境,合法早去策應,以圖大事,吾甘心決一死戰。”

“孤意已決,三日掉隊兵!”孫權按劍起家,沉聲道:“不入徐州,誓不回江東!”

呂蒙急道:“劉琦按兵不動,何日能比及中原開戰?吳侯爭天下,何期仗著彆人之力?劉表之死,此乃天意叫主公得中原也,他劉琦能取關中,我等便不能取徐州?”

半月來兩邊爭論不下,有人請命主攻,以顯江東兵馬之雄威,有人建議作壁上觀,待中原鏖戰之時,趁亂進兵。

此次不顧傷害跨海北上,周瑜實在也有逃離是非之地的情意,不管這此中有何詭計,他將墮入兩難地步,乾脆闊彆江東,等候本相明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