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暗流湧動[第1頁/共2頁]

回到臥房,自嫁妝夾層中抽出一封密信,看了半晌,輕咬著飽滿的紅唇,提筆答覆。

“高,實在是高!”孫權恍然。

如果冇有黃祖在江夏守著,曹軍便可順江而下,直取淮南,周瑜高瞻遠矚,讓孫權完經心折。

“竟有如此怪傑?”劉磐暗自吃驚。

“江東天時?”孫權迷惑道:“公瑾此言何意?”

哪怕與劉琦對峙,也能滿身而退,源源不竭向南陽增兵,荊州遲早不保。

“這有何難?我現在就去!”劉琦大喜,迫不及待就去請鳳雛。

蒯越歎道:“比起孔明風雅嚴明,龐士元則玩世不恭,要請他出山,恐也非易事。”

孫權得知曹操兵進南陽,迫不及待從建業趕來柴桑,與周瑜商討攻打江夏,發兵複仇之事。

劉琦讓他留守荊州,就是為了安寧火線,固然一樣任務嚴峻,但冇有親臨火線,總感覺有些遺憾,總算能做一件事直接幫手了。

孫權迷惑道:“曹操極善用兵,呂布、袁術、袁紹皆為其所滅,量劉琦小兒難與爭衡,今被困宛城,存亡不決,夫複何疑?”

曹操雄師攻入南陽,荊州一片震驚,傳言曹軍圍攻宛城,劉琦獨木難支,鬨得民氣惶惑。

劉表淡淡一笑:“吾父子受命鎮守荊州,生當同治,死當同亡,有何懼哉?隻要將這些典範傳於後代,此生無憾矣!”

周瑜緩緩道:“曹操一心要除劉琦雪恥報仇,集結中原雄師近五十萬,破鈔車馬賦稅不計其數,若得南陽及荊州,當然可定天下,然一旦得勝,敗走南陽,結果將如何?”

如果真如周瑜所言,曹操大敗而歸,不但北方震驚,而中原兵馬已被抽調一空,豈不是進軍徐州的千載良機?

襄陽城內流言四起,暗潮湧動,劉琦府中,聽到動靜的杜靈兒也有些心中不安。

蒯越微微點頭,俄然言道:“鳳雛最好杯中之物,將軍若能送些好酒,或許能打動其心。”

想到此處,孫權一陣衝動:“公瑾是說,淮南之兵?”

諸葛亮的姐姐是蒯良侄媳,再想劉琦為求此人,曾去了兩趟臥龍崗,信心又足了幾分。

劉磐問道:“那諸葛孔明,果然有經天緯地之才?”

宋忠見劉表將這些官員驅走,歎道:“曹操覬覦荊州久矣,南陽垂危,明公何故置若罔聞?”

孫權聽周瑜一番闡發,驀地覺悟,點頭道:“公瑾所言極是,曹操自客歲征平河北,未及休整便南下,軍卒久疲,而其所得袁氏之眾,也一定儘數歸附,實乃一群烏合之眾。”

府衙當中,劉磐得知南陽諜報,也憂心不已,與蒯越商討道:“大郎被曹軍圍在宛城,是否該出兵救濟?”

劉表則整日在學宮與綦毋闓、宋忠等撰寫,將軍政之事交給蒯越、劉磐,不聞不問。

經曆蔡家之過後,劉表真正明白,此生最大的遺憾,並非荊州,而是他平生心血研討經、易之學講義未曾成書。

劉磐笑道:“我親身去請,大郎請臥龍去了兩趟,大不了我去三趟就是。”

荊州陰雨連綴,柴桑卻陽光亮媚,鄱陽湖上波光瀲灩。

張機到襄陽為劉表診治,病情好轉以後,便用心著作,不再過問政事,一心要完成他的《五經章句後定》,留於後代。

“本來如此!”孫權聞言大喜,撫掌笑道:“先兄曾言,外事不決問公瑾,誠不欺我,若能為孫氏開辟基業,報仇之事容後再圖,想必父兄亦能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