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公報私仇[第1頁/共2頁]

司馬懿抱拳道:“承蒙大王美意,吾欲納妾十名,然大仇未報,得空用心,請大王成全。”

曹丕問道:“未知仲達另有何未決之事,固然說來。”

遂稟奏天子,以清河水患,罷楊彪、王朗太尉、司徒之職,拜蔣濟為太尉、華歆為司徒、吳質為光祿勳,將奏摺放在龍書案上,蓋了玉印,發下聖旨。

來人恰是樂林之子樂綝,本年不過十五歲,與張遼之子張虎、徐蓋三人一同長大,習文練武,很有友情,在王府聽聞此事,顧不得家眷擅自出宮前來報信。

“季重所言極是!”曹丕聞言心中一顫,方知他已如臨深淵,彆無挑選,遂下定決計。

曹休大怒:“某為大將,司馬仲達安敢方命?”

蔣濟言道:“今劉琦名譽日增,朝中之臣無不盼漢室再興,其不欲大王功成,實盼劉琦進兵也,此等投機趨勢之臣,大王何需聽他群情?”

那少年便將司馬懿說動曹丕,已經請了王旨,不日便要來河內報仇之事說了一遍,聽得徐蓋心驚不已,又不肯擅自離營,帶他去見曹休。

曹休聽罷也震驚莫名,半晌喃喃道:“世子一貫賢明睿智,怎會做出此等胡塗之事?”

安排司馬孚出走以後,司馬懿纔來向曹丕告彆,曹丕大感不測:“仲達急於報仇,何故還滯留邯鄲?”

封匈奴單於呼廚泉為五賢王,率匈奴五部援助河內,鮮卑單於軻比能為塞北王,割幽州為鮮卑放牧之地,以易水為界開放互市。

入朝奏議,公然群臣一片反對之聲,不但老臣楊彪、王朗諫止,連昔日親信陳琳、陳群等人也出列反對,宣稱此舉引狼入室,遺禍萬年,竟無一人呼應。

“這有何難?”曹丕見司馬懿隻想報仇,為司馬家留後,並無弘願,心中暗喜,擺手道:“孤頓時便選十名豆蔻美姬,徹夜便送到府上。”

“諒他司馬仲達一儒生,安敢與某相對?”曹休心中不滿,但為防萬一,還是派徐蓋出城巡查。

樂綝勸道:“司馬懿自聞族人被屠,已判若兩人,近乎猖獗,不成以常實際之!其攜王旨而來,有先斬後奏之權,恐將軍禁止不住。望念在前輩功績份上,放徐蓋走吧!”

詔令傳下,滿朝一片怒罵之聲,曹丕底子不做逗留,命蔣濟、華歆、吳質三人清算朝堂,本日離了鄴城趕回邯鄲,遣使往各處求援。

曹丕愈發心驚,站在金殿之上痛斥世人,厲喝道:“爾等阻孤出兵,欲迎劉琦乎?吾父子為朝廷出世入死,先王冇於王事,此仇安得不報?時勢已變,諸公不敷與圖大事。”

吳質也道:“朝中眾臣,未與大王同心也!縱河北兵敗,吾等皆可迎劉琦,奉漢帝,美其名曰棄暗投明。唯大王身居高位,必為劉氏懲辦,抄家滅族,豈有退身之地?今幸有司馬仲達與漢軍結仇,甘心為大王運營,願早定大計,如有遊移,悔之無及矣!”

那少年滿麪灰塵,氣喘籲籲,急道:“我恰是為兄而來,司馬懿恨兄長未能救出他族人,要來殺你,快隨我去洛陽出亡。”

“甚麼?”徐蓋大驚,不敢置信:“某在軍中統兵,唯魏王、曹將軍之命是從,司馬懿豈敢殺我?”

曹丕與曹操一樣好色,這些年曹操北征,在夏侯楙互助之下,暗當選很多美人入宮,乃至另有南越嬌娃,很多尚將來得及享用,恰好送給司馬懿做情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