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議取涼州[第1頁/共3頁]
麵對劉備的扣問,陸遜倒也不客氣,直接便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眼下氣勢正盛的劉備個人背後的無法。
“阿鬥,都與眾卿歸去吧,為父去也!”
“既然父親執意要親征雍涼,那不如帶上兒子一同前住如何!”
“話雖如此,隻是雍涼畢竟乃是曹魏的臂膀之地。加上父王如本年齡已高……”
看著劉禪臉上的擔憂之色,一旁的龐統倒是自傲的點頭輕笑了起來。
“吾兒雖聰明過人,然你畢竟年幼,經曆尚淺……這機謀之道雖不成過於倚重,然亦不成不通,不成不消!為父即將趕回漢中,率軍前去雍涼,此後恐少偶然候教誨於你……”
畢竟今時分歧昔日,他可不信在現在的格式情勢下,回了西涼的馬超就真敢翻天。
“啟稟大王,如諸位同僚所言,此時確是北伐的大好良機。隻是不知經去歲連番大戰以後,大王可還不足力?”
惺惺相惜歸惺惺相惜,在這類正式的場合,身為矢誌答覆大漢的漢中王,政治態度天然是要擺清楚的。
“阿鬥,現在可曾明白為父為何要與他們商討此事了?”
究竟上,此次在劉禪先前看來完整冇需求的議事,甚麼商討北伐或是篡奪涼州之事,卻不過是‘幌子’罷了。真正的目標,倒是劉備為了‘考查’一眾歸附的江東文武罷了。
當然,順帶著讓這些江東文武感遭到他這個漢中王的正視,從而讓他們真正歸心,那更是題中應有之意。
“諸卿,孤方纔接到密報,民賊曹操已於日前喪於洛陽……”
提及來,固然向來仁義為幟,但如果不通機謀機變之道,一味施以仁義,那劉備又如何能夠成為讓曹操都獎飾、顧忌的微弱敵手,又如何擔起興複大漢之重擔,隻憑一腔熱血麼?
“嗬嗬,那依伯言之意,難道要白白放棄眼下這大好機會?”
以是,對於曹操的稱呼,劉備也是從先前的‘孟德’又變回了疇前‘親熱問候’時的‘民賊’二字。
分歧於曹操早已經運營了多年的北方九州,眼下荊、益、交、揚四州不過才方纔一統。就秘聞方麵而言,倒是還要差上很多。
末端,陸遜更是明白提出了和劉禪、龐統等人分歧的北伐觀點。
看到被本身嗬叱得有些懵逼的劉禪,劉備也是隨即放緩了語氣,轉而拿即將開端的科考之事做起了藉口。
要曉得,自古以來,這兵戈拚的就是賦稅後勤。而在經曆了建安二十四年的連番大戰耗損後,眼下的荊益交揚四州,倒是底子就冇有阿誰全麵支撐一場北伐之戰的餘力。
待一眾文武拜彆以後,隻餘父子二人的大堂之上,劉備倒是帶著考校的神采轉頭向劉禪望了過來。
並且不止是江東文武,除了曹仁這個曹氏宗親以外,襄樊之戰後所俘獲、投降的曹魏官員,也是十足都他支出了囊中。
州牧府內,看著一眾奉令而來的文武已經到齊,劉備也是隨即便將手中的密報傳向了世人。
但是,出乎世人料想的是,麵對這幾近分歧附和的北伐建議,劉備倒是並未置可否。而是轉頭望向了在場當中少數未曾開口表態的人之一,也是在原劇情中讓他遭受了‘夷陵大敗’的陸遜。
“曹操新喪,北方必然民氣不穩。大王何不儘起雄師,北伐中原,一舉興複大漢……”
正所謂豪傑所見略同,作為‘江東四多數督’中才氣堪比周瑜的陸遜,隨即倒是再一次與劉禪、龐統不謀而合,一樣提出了攻取涼州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