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百家姓(8)[第1頁/共5頁]

鈕克讓,元朝時文官,為民謀福,深受百姓讚譽,而被記入史乘。

榮姓的鼻祖,是黃帝座前的大臣榮將,或稱為榮援、榮猨。在《呂氏春秋》有記錄,傳聞榮授曾經奉黃帝之命,與伶倫共鑄十二鐘,以和五音,是中華民族音樂的鼻祖,也是榮先人尊為榮姓的得姓鼻祖。

邢巒,字洪賓,北魏鄚縣人。曾任散騎常侍,兼尚書。後作戰有功,官至殿中尚書。

杭子和,京劇鼓師。滿族人。他的鼓板,古樸高雅,簡練風雅,節拍光鮮,飽含神韻,唱腔琴音渾然一體。

【姓氏發源】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猗氏(現山西安澤)人。思惟家、文學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稱“荀卿”。後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荀”“孫”二字古時音通,故又稱孫卿。荀子對儒家思唯有所生長,對重整儒家文籍也有進獻。

周朝時有小國名叫滑國,被晉國滅後,其子孫遂有以原國名滑為姓。

【名流】

周朝時,周穆王設有官職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設有官職左史倚相,他們的子孫後代遂有以左為姓。

【姓氏發源】

程頤,字正叔,北宋洛陽人,人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誨家。與其兄程顥,學術思惟、教誨思惟基秘聞同,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根本,二人合稱“二程”。

春秋時,魏國三伉大夫以後,後子孫改寫為杭姓。二源於傳說大禹治水後,厥後嗣有受封於餘航國,即餘杭,厥先人改航為杭,後即有杭姓。

【姓氏發源】

裴行儉,字守約,唐朝絳州聞喜人,名將,官至定襄道行軍大總管。

羊昭業,字振文,吳人,唐末登進士第。著有詩集。

【名流】

滑壽,元朝末年的醫學家,精通《素問》《難經》,又融通張仲景、劉守真、李明之三家學說,著有《讀傷寒論抄》等醫書。藝術高超,醫德高貴,而受時人讚譽。

夏朝少康帝時,封其庶子於會稽,厥後嗣後遷至譙郡嵇山(現安徽宿縣),稽與嵇音同,厥後遂有以嵇為姓。

【姓氏發源】

單寧,西漢人。從劉邦起兵,任郎中,從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龔勝,字君賓,西漢彭城人。哀帝時,曾任諫議大夫、渤海太守。王莽篡政後,他隱居村落。王莽曾數次派人征召他為上卿,他果斷分歧意,一身不為兩朝官,絕食十四今後死。

【名流】

杭徐,字伯徐,東漢丹陽人,漢朝東鄉侯、長沙太守。

【名流】

西周時有太叔受封於共國(現河南輝縣),世稱共伯。春秋時,被衛國所滅後,厥後遂以共為姓。另在唐朝之前,為避仇避禍,一些“共”氏家屬加水旁,改姓“洪”。三源於豫章有弘氏(一說宏氏),因避宋朝時名諱,改同音“洪”姓。又有曲阿弘氏也因避諱改姓洪。

崔靈恩,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著有《毛詩注》《周禮集註》《三禮義宗》。曾任北魏太常博士、國子博士、貴州刺史等。

邢昺,字叔明,宋朝濟陰郡人。官至禮部尚書。參與校定三《禮》、三《傳》等。

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於鄧國(現河南鄧州),世稱鄧侯。鄧國被楚國所滅後,其子孫遂以國名鄧為姓。因鄧姓為曼季後嗣,也說鄧姓源於曼姓。二源於五代南唐後主李煜第八子李從鎰,曾受封為鄧王。南唐亡後,厥後以父封地名鄧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