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龍(1)[第1頁/共3頁]
供桌之下倒還算潔淨,狄青悄悄地取出腰刀,將布幔割出個可供探看的裂縫,盤膝坐下,一時候心境起伏,也不知本身這類守株待兔的體例是否管用。可他要找多聞天王,實在也想不出彆的甚麼好體例。
主持道:“賢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施主,貧僧想說個故事……”
俗人貫穿,雙手合什一禮,徐行走開,主持隨後拜彆,天王殿轉眼沉寂起來。
狄青忍不住從布幔探出頭去旁觀,幸虧那人全數心機已放在彌勒佛身上,做夢也冇想到供桌下有人,是以全未發覺。
狄青心中苦笑,“話雖如此,可若要淨心,豈是如此輕易的事情?”
再來點保舉票,保舉一下,舉手之勞,不費米米。但願兄弟姐妹們辛苦下,感謝。
狄青聽了,心中微有混亂,轉眼想,“我不是非要和多聞天王為敵,隻是此人不死,大亂不止罷了。他如果真的學好……”想到這裡,嘴角儘是苦澀的笑,“他如果真的學好,我能放過他?恐怕不能。不然飛龍坳死的那近千百姓豈不太冤枉了?”
他不斷地反覆這幾句話,彷彿在揣摩著甚麼。狄青聽得一頭霧水,暗想當年在飛龍坳,此人唸咒為勾惹民氣,可現在這裡隻要他一人,又念地哪門子咒語?
狄青進了天王殿,見殿中供桌上捲菸渺渺,隻要個敲木魚的和尚猶在。心中微動,悄悄轉到供桌以後,趁那和尚不備,竟然鑽到供桌之下。他做事不拘一格,想到他若在這裡逗留久了,寺僧感受奇特,說不定會把他擯除出去,乾脆先藏起來。
那人添完燈油,又回到彌勒佛座前,望著彌勒佛主,喃喃道:“彌勒下生,新佛渡劫……五龍重出,淚滴不斷?”
一想到多聞天王,狄青又是心中火起,深思道,“這彌勒教徒對彌勒佛像看來還算有些尊敬。多聞天王去了第一次,說不定會去第二次。既然如此,我無妨回大相國寺看看,或可趕上。”才走了幾步,禁不住又想,“不曉得她是否已分開大相國寺了?”
主持道:“施主但叨教來。”
主持緩緩道:“聞東海之濱,有一翠鳥,厭倦世俗醜惡,總覺天下與它為敵。是以它飛光臨海高崖處做窩築巢,本覺得再無禍害,不想一日潮漲,巢穴被浪捲走。翠鳥歎曰,‘心中有敵,到處為敵。’”
狄青聽聞高僧講禪,一會兒感覺有理,忽而又感覺放不下,又有些獵奇那俗人的來頭。正胡思亂想之際,俄然感受從布幔透出去的光芒先暗再明。狄青心中一凜,湊到布幔後向外望去,隻見一人肅立彌勒佛像前,腰間一根綠色的絲帶,揹負長傘,恰是他欲尋覓之人。
俗人亦道:“高僧所言甚是,但我卻始終難以埋頭,總感覺四周皆敵,如在樊籠,是之前來求佛。”狄青聽那人聲音中儘是猜疑悲慘,好像困獸深陷籠牢,心中驀地湧起憐憫之意。狄青多年來亦是在困苦中掙紮,對這類感受劃一身受。
狄青不再去想那女子,認準了方向,又朝大相國寺奔去,途中在路攤上買了兩個饅頭揣在懷中。此時寺廟期集早散,百姓也都紛繁拜彆,寺中清淨很多。
狄青一顆心怦怦大跳,向那人臉上望疇昔。隻見那人嘴角有絲淺笑,可一張臉倒是極其陰冷,正望著彌勒佛像入迷。狄青看了那人很久,見那人站姿也穩定一下,不由心底起了一股寒意。狄青曉得本身就算無傷,武功也比那人相差太遠,這刻更是大氣也不敢喘一下,暗歎郭遵已分開都城,不然也能找來郭遵對於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