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局大勢[第1頁/共2頁]
隔天,李文山回到萬鬆書院,好好念他的書去了,秦王和金拙言幾個,卻冇去書院,還是乞假。
“跟太後說說,我們歸去吧,皇上也催了三四趟了。你看看,太後不在宮裡,這宮裡一個兩個,都不得了了,朝裡……我們遠在這兩浙路,朝中的事,曉得的時候,那邊說不定已經是定局了,如許太不便利了,的確……”金拙言眉頭一點點緊擰,這的確跟放一一樣!
金拙言站在他身後一兩步,神情冷峻,陸儀坐在暖閣門口的茶桌旁,用心焙著塊茶餅。
“阿爹說,明振邦找過他三四趟了,對計相這個位子勢在必得。”金拙言聲音降落,透著股子惱意。
“兩三年!那朝裡……得亂成甚麼樣兒了?唉!姑婆到底是如何想的?”金拙言氣的跺了又頓腳。
你大伯和明尚書訂交莫逆,明家幾位少爺,和都城伯府幾位小爺,也都常來常往,比如大爺李文杉,就和明紹平乾係極好,當初在太學,還一起創辦過文社。
………………
“冇事兒,林哥兒跟老二一樣,本來就是個冇出息的,明紹平跟他從小熟諳,曉得他不聰明,不會怪他。
金拙言看著他走疇昔坐下,又站起來過來,皺起了眉頭。
兩人沉默下來,屋裡活動著一股子似甜還酸,乃至有幾分旖旎的和順氣味。
………………
秦先生和李文山不急不緩的說著朝局變動,李文山聽的非常用心。
現在鄰近杭州的幾路,兩浙路有鄭漕司,江南東西路除了你大伯和潘憲司,另有江南東路的蔣憲司,明尚書為人英勇突進,是個極其可貴的人才,太子一係,能有現在的局麵,明尚書居功甚偉。”
秦先生撚著髯毛笑起來,“是,都是數得著的海商,江家由富而貴,比趙家早了一兩代,兩家有姻親,以是,這計相之位,算是握進了太子一係的手中。”
五哥兒這事措置的好,不曉得是秦慶的點撥,還是他本身的主張,也不曉得他如何跟王爺說的。明天他冇在書院,也不在橫山縣,他能去哪兒?說不定,在明濤山莊呢,王爺把他護起來了。
金拙言一臉嫌棄的將陸儀沏的那杯茶推到一邊,本身脫手沏了杯茶,端起來又放下,“你剛纔說的,我一會兒就打發人去跟阿爹說一聲。”
“……邸抄上,都是些灰塵落定的事,這一陣子,你大伯常常讓人捎信兒過來,比來朝中有些不大不小的變動,計相金延智乞了骸骨,他也確切年紀太大了,過了年就七十有六了。太子薦了趙長海,金相附議,這計相,約莫就是趙長海了。”
“太後說過,兩三年內,不籌算歸去都城。”陸儀緩聲接了句。
“趙長海本年四十九歲,永嘉七年進士出身,少年得誌。趙家是明州數一數二的大商家,家裡有兩三支海船隊。也是以擅理財賄著稱,這計相,他擔得起。”
李文山看著神采鎮靜的秦先生,想著李夏的話,遊移著問了句,“大伯,也是太子一係的嗎?”
你看看這孩子,這麼大點,這心眼多的,他運道又好,今後出息必然不成限量,也難怪秦慶這會兒就一頭撲上去了。”
這回,你大伯能領到這江南東路轉運使的差使,明尚書是幫了大忙的。
李漕司說著想開了,可這最後一句話,還是透著濃到撲鼻子的酸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