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十國帝王 - 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
翻页 夜间

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第1頁/共4頁]

統領吳越雄師的,除卻錢元瓘不會有第二人。此番吳越雖不是傾巢而解纜軍五萬,但也有三萬將士,當然號稱還是五萬。江南運河上,船艦相連,桅杆如林,白帆蔽日,甲士肅立,連綿不斷,陣容極其浩大,唬得運河兩岸的平常百姓如見神明,昂首而拜。

王彥儔因為感覺王會前番率軍五萬,卻敗給了兵力隻要一半的唐軍,內心裡不大看得起王會,但眼下是兩人同謀大事的時候,也不至於透暴露鄙夷之色來,他拍了拍柴克宏、李建勳、劉仁贍等人的肩膀,笑道:“上有王將軍統帥全域性,下有諸位英傑衝鋒陷陣,北賊必敗矣!”

但常州之戰,他必須打。

千年之前,霸王項羽铩羽而歸,在此橫刀自刎,不肯過江東去,千年以後,江東自有英傑渡江北來,兵強馬壯,名將熠熠。

肅立城樓前的,除卻王會與王彥儔,另有一批吳軍將領。

刺史一聽歡暢壞了,趕緊奔出房門來扶王彥儔,孰料王彥儔此時俄然暴起,持刀將行到麵前的刺史砍了。

但願,常州之戰,馬到功成!

不然,輕者,打擊本身聲望,延緩代替君位的時候;重者,終其平生都不再有由臣及君的機遇!

他曉得,此時現在,常州之戰已經開打。

和州,烏江。

徐知誥雖有信心,也不敢輕言必勝。

“先前王某隻要和州些許鎮軍,尚能抵擋唐軍來犯,與王將軍合力後,更是屢有勝績,現在我等兵強馬壯,豈有不儘滅北賊之理?”和州刺史王彥儔生得雄渾威武,氣質更是剛毅如鐵,一番話說出來,如金石穿空,震人耳膜。

為防吳國使詐,錢元瓘將盧絳留在了樓船上,如此一來,對方跟吳國的統統聯絡,都逃不過他的監督。

......

不過不幸的是,李嗣源洛陽稱帝後冇多久,就派人來討伐他,王彥儔自知冇法跟李從璟的精兵對抗,不得不帶了家眷南逃。到了金陵後,遭到徐知誥賞識,先是做了都押衙,而後很快就當到了和州刺史。

先前他固然在舒城被李彥超、丁茂等人擊敗,五萬人隻剩了兩萬人撤離,但到底還是為吳軍儲存了一口元氣,以後與王彥儔合軍和州,趁唐軍得勝兵驕之際,持續多次進擊,很有勝果,零零總總斬殺唐軍過千,徐知誥便許他戴罪建功。

六人聞言都很鎮靜,到了夜裡公然踐約而至,合法他們打出暗號與王彥儔討論時,卻不料王彥儔已經集結了刺史府的保衛,早早埋伏在四周等待,看得六人前來,王彥儔率眾衝出,將那六人“儘捕斬之”。

自錢塘北上姑蘇,顛末無錫到常州,一向延長到北部長江邊的潤州,都有運河相連,這條運河,恰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一段,稱為“江南運河”。

不日,艦隊到達常州。

以臣代君,這個臣子,是不容有疆場失利,不容有大的汙點的。

坐在書房中,徐知誥沉默下來。

立城牆而東望,可見浩浩大江,大江上樓船如海市蜃樓。大江之前,城牆以外,是一望無邊的吳軍勇猛,兵甲鼎盛,搶戟如林。

想了半晌,點頭道:“吳國正與朝廷苦戰江北,此時樹敵我錢塘,是多豎一敵,自陷於兩難之境,殊為不智也!”

但如果吳軍在常州伏擊吳越得勝,吳越地狹民寡兵少,經此一敗,必定元氣大傷,屆時江淮勝了更好,即使不堪,徐知誥也能夠將功補過,柿子撿軟的捏,趁機去滅了吳越,挽反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