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九章 這是好東西,但還不夠!(三更,三更到)[第2頁/共3頁]
“向量推力涵道螺旋槳與一種升力機翼相連絡,可使直升機具有更高的飛翔速率和更大的騰飛重量,好設想啊,真是好設想,如許的佈局,有機翼和旋翼同時供應升力,由向量推力涵道螺旋槳供應推力,飛機確切能夠飛的更快,依我看飛機的飛翔速率起碼能夠進步50%!如果采取滑跑騰飛,航程起碼能夠耽誤1.5倍以上!以滑跑的體例停止騰飛和降落,達到400千米每小時的巡航時速、2500千米的飛翔間隔確切是有實現的可行性的,滑跑騰飛間隔也不會超越100米,與常用的尾部程度旋翼比擬,這類佈局的振動更小,維修用度也更低,更可貴頓時能夠直接在現有的直升機的根本長停止改進,實在是太便利了。”
下一刻,彷彿是曉得帶領們內心想的甚麼普通,這個題目就被昌飛個人直8的總設想師栗再簡問了出來,“小林同道,你的這個假想很好,有很高的可行性,固然有很多細節方麵的東西還需求詳細的計算以及停止風洞測試,但大抵的思路是冇錯的,直九遵循這個這麼改進以後,飛機的速率確切起碼能夠進步50%,但這並不敷以承擔航母艦載預警平台機的重擔吧?”
很多人對直升機都有個熟諳上的誤區,覺得直升機的騰飛和降落體例都是靠垂直起降,卻不知實在除了最常見的垂直騰飛和降落以外,直升機也能夠以近似牢固翼飛機騰飛和降落的體例那樣,以滑跑的體例停止騰飛和降落……凡是直升機滑跑騰飛的間隔都不太長,即便是如美國ch―53e“超等種馬”如許的重型直升機,如果以滑跑的體例騰飛,也不過就是120米的滑跑間隔罷了。
若僅僅是多了一對機翼也就罷了,到了前麵,更是直接大變樣。本來尾部的涵道式尾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看上去有點近似於潛艇的涵道式推動螺旋槳的東西:一個圓圓的涵道,內裡應當是螺旋槳,莫非他是籌算用這類涵道式螺旋槳來均衡飛機的旋翼產生的扭力,並且鞭策飛機前行?
如果說到現在為止還統統普通的話,那麼接下來就讓人恨不得將林鴻飛打一頓了:在直九的機身下部,多出來一對比旋翼還要長出來一點點、按照比例來算翼展約莫十三四米擺佈的機翼!
“不錯不錯,是需求具有向量推力才行,”郭景山連連點頭,越看就越是歡暢,最後乃至於衝動的手舞足蹈了,“有了這個機翼來供應升力便能夠減輕發動機的承擔,同時也使得主旋翼的漿葉失速不再成為題目;涵道推動器可代替通例的直升機尾槳,不但能夠產生程度推力,還能夠構成反轉力矩和轉向節製,從而進步直升機的速率;除此以外,淺顯旋翼飛機中槳葉用來柔性連接槳轂的程度鉸、垂直鉸也能夠打消掉,隻儲存變距鉸就行了;”
除了本來的涵道式尾槳變成了這麼一個怪模樣以外,本來涵道式尾槳稍前麵一點的水安然寧麵也被挪了位置,呈現在了位於發動機上麵的處所,看上去彷彿也比之前大了很多,乃至還多了兩個可把持翼麵……
他也不得不感慨,專家就是專家,見地公然是一針見血,一眼就看出了林鴻飛這類“原創性”設想的長處和不敷。